《太公哀晚遇》
时间: 2025-01-17 09:13:3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太公哀晚遇
作者: 常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在渭河之上,文王正是在打猎的时刻。
钓鱼的人在芦苇丛中,河川沼泽没有熊和罴。
皇帝的诏书传达给了贤士,让他们马匹引领致辞。
因为称呼江海之人,我的年岁已老,筋骨衰弱。
慢慢前往天车,快快领悟灵龟的启示。
兵马不再打猎,君臣皆心情愉悦。
同车前往咸阳,心中影子没有磷光和黑暗。
四匹马在玉阶之下,一句话就成为了帝师。
王侯们拥着朱门,车盖闪耀着长长的街道。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的人,谁能知晓他们的遭遇。
落日悬挂在桑榆之上,光景渐渐变得暗淡。
瞬息之间,天地和人,虽然尊贵又能如何?
注释:
- 渭流:渭河的流水。
- 文王:指周文王,历史上著名的贤君。
- 钓翁:指钓鱼的老人,象征隐逸生活。
- 熊罴:指凶猛的野兽,象征危险。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告示。
- 灵龟:传说中的神龟,象征智慧与启示。
- 咸阳:周朝的都城,后来的秦朝都城。
- 磷缁:指光亮与黑暗,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风格沉稳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常建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荣华富贵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政治的冷静观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太公哀晚遇》通过描绘周文王与钓翁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中反复出现的“君臣”、“兵马”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古代政治生活的画面,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权力与个人命运的对立。
在诗的开头,常建以“日出渭流白”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气氛,而后逐渐展开对文王的描绘,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钓翁的出现,则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显示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感叹“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反映了他对荣华富贵的无奈与失落。最后的“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更是直指人生的无常与权力的虚幻,诗人以一种哲学的视角审视人生,表现出对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渭流白”:描绘清晨的美景,光明与清澈的渭河。
- “文王畋猎时”:提到周文王打猎,暗示其贤明而积极的形象。
- “钓翁在芦苇”:钓翁的存在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川泽无熊罴”:宁静的环境,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 “诏书起遗贤”:皇帝的命令召唤贤才,反映了政治的需求。
- “臣老筋力衰”:表露个人的衰老与无奈。
- “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象征智慧的启示与对未来的期待。
- “兵马更不猎”:权力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 “君臣皆共怡”:表现出和谐的君臣关系。
- “同车至咸阳”:旅途的目的地,象征着政治中心。
- “心影无磷缁”:内心的宁静与无忧。
-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象征地位与权力的集中。
- “王侯拥朱门”:描绘权贵的生活。
-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感叹荣华富贵的无常。
-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比喻人生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
- “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揭示人生的无常与权力的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龟”象征智慧。
- 对仗:如“心影无磷缁”与“王侯拥朱门”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权力、荣华与人生命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意象分析:
- 日出: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钓翁: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 灵龟:象征智慧与启示。
- 咸阳:象征权力与中心。
- 落日:暗示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钓翁”象征什么?
A. 力量
B. 隐逸
C. 权力 -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无奈
C. 忧伤 -
诗的最后一句“虽贵将何为”意指什么?
A. 表达对权力的追求
B. 反思人生的无常
C. 强调财富的重要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常建的《太公哀晚遇》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常建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关系,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失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