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

时间: 2025-01-19 14:44:52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山寺
——翁逢龙 〔宋代〕
波涛涌处浮双塔,
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
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
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
几回惊起定僧禅。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双塔浮现而出,
塔影在高高低低的树影旁摇曳。
山下虽然没有通往寺庙的归路,
但门前却有过往的淮河船只。
石峰隔水,难以寻找到水,
井脉通向泉水,容易找到泉水。
听说老龙归回洞口,
几次惊动了正在禅修的僧人。

注释:

  • 波涛: 指汹涌的波浪。
  • 双塔: 指金山寺内的双塔,象征着寺庙的巍峨与庄严。
  • 归寺路: 通往寺庙的路;此处暗示山下的道路不便。
  • 淮船: 指在淮河上航行的船只,体现了水路交通的便利。
  • 石峰: 指山中的石峰,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的险峻。
  • 井脉: 指地下水脉,与泉水相通。
  • 老龙: 传说中居住在水中的龙,象征着自然灵异的存在。
  • 定僧禅: 指正在静坐禅修的僧人。

典故解析:

"老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常见的形象,通常与水源、雨水等自然现象相关联。传说中,龙能呼风唤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控制。金山寺作为一个古老的寺庙,常常与道教及佛教的文化相交织,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逢龙,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佛教思想,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金山寺》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对金山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山寺》通过波涛汹涌的水面与静谧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诗中描绘的双塔在波涛中浮现,既有自然的力量,又有宗教的庄严,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思考人类与自然、宗教之间的关系。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一句,表达了虽然前往寺庙的路不便,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水路到达,体现出对信仰的追求与向往。接着,"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则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复杂与神秘。

最后的"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则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在暗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信仰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波涛涌处浮双塔: 描述了金山寺的双塔在波涛中浮现,生动展现出水波的动感。
  2. 塔影高低树影边: 塔的影子与树木的影子交错,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 山下虽无归寺路: 尽管山下没有通往寺庙的清晰道路,暗示出孤独与远离。
  4. 门前却有过淮船: 表明虽然道路不便,但水路仍可通达,象征信仰的可达性。
  5. 石峰隔水难寻水: 形象地表现出山水之间的阻隔,增加了自然的神秘感。
  6. 井脉通泉易得泉: 强调了地下水脉的丰富,象征着潜在的资源。
  7. 闻说老龙归洞口: 引入神话元素,增强了诗的意境。
  8. 几回惊起定僧禅: 描绘了僧人在修行时的宁静被打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波涛涌处浮双塔"中的“浮双塔”,将寺庙与自然的动态结合。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仗的美感,加强了韵律感。
  • 拟人: "老龙归洞口"中的“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塔: 代表信仰与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宗教的向往。
  • 波涛: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反映出外界的动荡。
  • 石峰: 强调自然的险峻与复杂,暗示着人生的艰难。
  • 老龙: 代表神秘与自然的力量,体现出古代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山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翁逢龙
    • D) 杜甫
  2.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水与寺庙的关系?

    • A) 山下虽无归寺路
    • B) 门前却有过淮船
    • C) 井脉通泉易得泉
    • D) 几回惊起定僧禅

答案:

  1. C) 翁逢龙
  2. B) 门前却有过淮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 同样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翁逢龙的宗教情感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人文与情感的不同表达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