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时间: 2025-01-04 12:5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
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
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轻尘。
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批评与对真理的追求。诗人认为,世俗的人纷纷忙于追求外在的事物,却不明白真正的自我需要从内心去寻找。人们只顾贪恋世间的各种色彩,忘却了自身的有限生命。药鼎中的药物能够延年益寿,而水中的金子最终也会化为尘土。北邙山下堆积的土壤,正是人世间的无知与死亡的象征。
注释:
- 流俗:指世俗的风气或流行的习俗。
- 求己:追求自我,寻求内心的真实。
- 无穷色:形容世间美好事物的无尽诱惑。
- 有限身: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沉迷于外物。
- 鼎内药成:指炼丹的药物已成,寓意长生不老。
- 北邙山:古代传说中,死者的灵魂归往之处,象征死亡与埋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尤其以修炼金丹、追求长生不老的主题而著称。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多追求物质享受,忽视内心的修炼与追求。张继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作这首诗,旨在提醒人们反思自我,关注内心的真实与生命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金丹诗四十八首》通过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内心追求的呼唤,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诗人以“流俗纷纷不悟真”开篇,直接指出当时社会的浮华与无知,批评人们在追求外在的种种欲望时,往往迷失了自我。接着,诗人通过“药成堪益寿”和“金尽化轻尘”的对比,揭示了物质的短暂与精神的永恒。药物虽能延续生命,但最终也难逃尘土的归宿。此时,北邙山的意象再次强调了人生命的有限与死亡的必然,令人深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对比手法,深刻表达人生哲理,反映了张继先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俗纷纷不悟真:指人们忙于追逐世俗的事物,无法认清内心真实的追求。
- 不知求己却求人:人们不懂得自我反省,反而向外求助。
- 只贪世上无穷色:沉迷于世间的美好事物。
- 忘却人间有限身:忽视了生命的有限性。
- 鼎内药成堪益寿:形容炼丹的成功,暗示长生的可能。
- 水中金尽化轻尘:比喻财富的无常,最终都会消逝。
- 北邙山下累累土:象征死亡与无知,提醒人们珍惜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中金尽化轻尘”比喻财富的短暂与无常。
- 对比:通过药物与金子的对比,强调内在与外在的价值。
- 象征:北邙山象征着死亡,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修炼与真实自我的追求,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世俗的繁华与短暂的物质享受,而应关注生命的有限与内在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象征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对生命的追求。
- 金:象征财富与世俗享乐,带有虚幻与短暂的意味。
- 北邙山:死亡与归宿的象征,提醒人们面对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流俗”是指什么? A. 古老的习俗
B. 世俗的风气
C. 自然的规律
答案:B -
“鼎内药成堪益寿”这句的意思是? A. 药物已成,可以长生
B. 药物效果未显
C. 药物无法治病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来象征死亡? A. 药
B. 金
C. 北邙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了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 《红楼梦》(曹雪芹):通过对世俗繁华的描绘,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张继先的作品对比:李白的豪放与张继先的沉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对生命的感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享乐,后者更注重内心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