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奋雄何勇猛,取履若儿童。眇是沙中帝,不如圯上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勇猛的英雄,但他所做的事情却像孩子拿鞋子一样简单无力。与其说他是沙中之王,不如说那位坐在桥边的老翁更值得尊敬。
注释:
- 奋雄:奋起雄心,勇猛之意。
- 取履:拿鞋子,这里比喻动作简单。
- 眇:渺小、微不足道的意思。
- 沙中帝:指在沙子中称王,意指地位微不足道。
- 圯上翁:指坐在桥边的老翁,形象平凡却有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庭栋,号石山,宋代诗人,文人,政治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文学成就显著,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英雄与平凡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英雄与平凡之间的差异。开头两句以“奋雄何勇猛”引入,描绘出英雄的勇猛气概,紧接着用“取履若儿童”表达出英雄行为的幼稚与无力。这种对比让人感到英雄虽然勇猛,但在某些方面却如同孩子般无能。随后,诗人提到“眇是沙中帝”,指出这种勇猛在广阔的天地中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甚至不如“圯上翁”,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老翁,反而更具智慧与深度。这不仅是对英雄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真正智慧与力量的向往。整首诗言辞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奋雄何勇猛”:赞美英雄的勇猛气概。
- “取履若儿童”:暗示英雄的行动幼稚,缺乏实质。
- “眇是沙中帝”:强调英雄的成就微不足道。
- “不如圯上翁”:更看重平凡者的智慧。
-
修辞手法:
- 对比:英雄与儿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主题。
- 比喻:将英雄比作“沙中帝”,增强了无力感。
-
主题思想:通过对英雄的反思,表达了对于真正智慧与内涵的追求,强调平凡人的智慧与价值。
意象分析:
- 勇猛:象征着强大的外在力量。
- 儿童:象征着天真与无知。
- 沙中帝:象征着虚幻的荣耀与成就。
- 圯上翁:象征着智慧与真实的人生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奋雄何勇猛”中的“奋雄”意指: A. 英雄的勇猛
B. 孩子的天真
C. 老翁的智慧
D. 沙子的虚幻 -
诗中提到的“沙中帝”意指: A. 强大的帝王
B. 微不足道的成就
C. 平凡的老人
D. 孩子的玩耍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英雄与平凡的反思,而陶渊明则通过描述理想社会来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刘克庄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