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时间: 2025-01-01 18:08:15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梅尧臣 〔宋代〕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情感。诗人正看着梅花和柳树的春色,与友人一起在河边告别。船已经划走,朋友已归,诗人回头望向那片竹林。水面浑浊,无法映出影子,远山依然在目,但似乎渐行渐远。听说有朋友想要西行,汉朝的气概依然未减。

注释:

  • 发陶庄:指陶庄,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
  • 川河:河流,指两岸的水道。
  • 移舟:指划船,离开。
  • 回首:回头看。
  • 竹林:指生长竹子的林地。
  • 水浑:水面浑浊,影子无法映出。
  • :依然,仍然。
  • 西游:向西方旅行,可能指诗人的友人有远行之意。
  • 汉家:指汉朝,象征强大和繁荣。

典故解析:

  • 汉家今尚壮:汉朝的盛世象征,反映了作者对汉朝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别离之际写就,反映了诗人在春天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对汉朝气概的仰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用“方看梅柳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接着与友人告别,细腻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通过“回首竹林望”,诗人不仅在回望过去,也在追忆与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诗的最后一句“汉家今尚壮”,则是对历史的眷恋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使得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方看梅柳春:正值春天,梅花和柳树生机盎然。
    2. 共别川河上:与友人在河边一起告别。
    3. 移舟人已归:朋友的船已经划走,表示离别。
    4. 回首竹林望:回头凝望那片竹林,寓意对过去的留恋。
    5. 水浑不照影:水面浑浊,无法映出影子,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6. 山远犹相向:远山依然可见,却似乎越来越远,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7. 闻道欲西游:听说朋友有去西方的打算,表达对朋友未来的关注。
    8. 汉家今尚壮:表现对汉朝繁荣的向往,隐含对国家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 意象:梅花、柳树、竹林、水面,构成生动的春天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色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关心。

意象分析:

  • 梅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竹林:象征清雅和坚韧。
  • 水面: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 远山:代表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景象有哪些?

    • A. 梅花和柳树
    • B. 竹林
    • C. 大海
    • D. 雪山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汉朝的敬仰
    • C. 对未来的恐惧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在描写离别时,梅尧臣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