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江州
梅尧臣 〔宋代〕
休嗟谪官去,山根胜穷边。
当职言无隐,他时事好还。
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烟烟。
渐到盆城否,犹期信可传。
白话文翻译:
不必惋惜我被贬离去,山脚下的景色胜过贫瘠的边境。
在职任期间言语没有隐瞒,今后事情会好转。
何曾听说堠火(指战乱),只是面对烟雾而已。
渐渐地到了盆城,仍然期待有信可以传送。
注释:
- 谪官:被贬的官员。
- 山根:山脚。
- 穷边:指偏远贫瘠的地方。
- 当职:在职任期间。
- 堠火:古时指战斗或战乱的火光。
- 盆城:指盆地中的城市,可能是特指某个地方。
典故解析:
“谪官”是古代对贬官的称谓,常见于诗词中,表达作者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无奈。“山根”与“穷边”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高山与贫瘠边境的不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德润,号霜崖,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兼具抒情与叙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之际,表达了对被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休嗟谪官去”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态度,既没有怨怼,也没有悲伤,反而展现出一种从容与淡然。紧接着“山根胜穷边”,将归宿与心境进行对比,强调即使身处逆境,依旧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烟烟”传达了对外界局势的观察,暗示了对动荡局势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犹期信可传”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休嗟谪官去”:不必为我被贬而叹息。
- “山根胜穷边”:山脚下的风景优于荒凉的边境。
- “当职言无隐”:在任职期间我说话没有隐瞒。
- “他时事好还”:将来事情会好转。
- “何尝闻堠火”:何曾听说过战火(的消息)。
- “唯是对烟烟”:只是面对的烟雾而已。
- “渐到盆城否”:渐渐地到了盆地的城市吗?
- “犹期信可传”:仍然期待有信可以传递。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堠火”比喻战乱,表面上是火,实则象征动荡。
- 对仗:“山根胜穷边”表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态度与对未来的希望,强调即使在逆境中也要欣赏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 山根: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 穷边:象征贫瘠与困境。
- 堠火:象征战乱与动荡。
- 盆城: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被贬的态度是?
A. 悲伤
B. 愤怒
C. 淡然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盆城”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诗人的家乡
C. 战乱之地
D. 自然景观 -
诗中“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烟烟”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战争的恐惧
B. 诗人对外界局势的淡然
C. 诗人对未来的无奈
D. 诗人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李白的作品,梅尧臣更注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壮阔的情感表达。
-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人生的豪情,而梅尧臣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