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昌阁》

时间: 2025-01-19 17:41:36

山庭幽敞野烟微,有客移尊共息机。

松竹倚崖阴锁径,薜萝悬磴翠成围。

风前雨过声偏急,海上帆轻去似飞。

招隐卜居还此地,不知何日更同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文昌阁
作者: 黎元熙 〔明代〕

山庭幽敞野烟微,
有客移尊共息机。
松竹倚崖阴锁径,
薜萝悬磴翠成围。
风前雨过声偏急,
海上帆轻去似飞。
招隐卜居还此地,
不知何日更同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山庭,微薄的烟雾弥漫在野外,有客人移来酒杯,停下手中的工作。松树和竹子倚靠着崖边,阴影中锁住了小径,爬山虎的藤蔓悬挂在阶梯上,翠绿环绕。风中雨过之后,声音显得格外急促,海上的帆船轻轻驶去,仿佛在飞翔。诗人希望能在此隐居,然而不知何时才能再与朋友重聚。

注释:

  • 幽敞:幽静而开阔。
  • 息机: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
  • 松竹:松树和竹子,常用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薜萝:爬山虎,常用作装饰和象征。
  • :声音急促,指雨后风声。
  • 帆轻去似飞:帆船轻盈地航行,形容速度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元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生于明代中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登文昌阁》创作于黎元熙的隐居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登文昌阁》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开篇描绘山庭的幽静与开阔,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这种自然美不仅让人感受到身处其中的宁静,也让人心生向往。接着,诗人以“有客移尊共息机”引入了人际关系的温暖,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与情谊。

诗中所描绘的松竹、薜萝、风声、帆船等意象,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尤其是“风前雨过声偏急”一联,既描绘了自然现象,又隐喻了世事的变迁,给人以深思。

最后两句“招隐卜居还此地,不知何日更同归”,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友人重聚的期待,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婉而不失深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与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庭幽敞野烟微:描绘宁静的山庭,周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有客移尊共息机:有朋友来到这里,举杯共饮,停下手中的事情,体现出人际之间的温情。
  3. 松竹倚崖阴锁径:松树和竹子靠在崖边,阴影笼罩着小径,展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4. 薜萝悬磴翠成围:爬山虎的藤蔓悬挂在阶梯上,形成一圈翠绿的围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5. 风前雨过声偏急:雨后风声急促,突显了自然变化的生动感。
  6. 海上帆轻去似飞:海上的帆船轻盈而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航行的自由。
  7. 招隐卜居还此地:希望能在此地隐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不知何日更同归:不知何时能再次与朋友重聚,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帆轻去似飞”,将帆船比作飞翔,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松竹倚崖阴锁径,薜萝悬磴翠成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庭:象征安宁与隐逸之地。
  2. 松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3. 薜萝: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生机。
  4. 帆船:象征自由与远方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哪个意象象征了高洁的品格?
    A. 山庭
    B. 松竹
    C. 薜萝
    D. 帆船

  2. 填空题:诗人希望能在此地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风前雨过声偏急”描绘了静谧的氛围。 (对/错)

答案:

  1. B. 松竹
  2. 隐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但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主题更偏向于游子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两汉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