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时间: 2025-01-19 21:44:31

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

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

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

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
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
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
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

白话文翻译:

昨天听到一些话,传入耳中却让我心情不悦。
辗转反侧思考,这样的见闻难道不显得低俗吗?
与大自然同在,浑浑噩噩地忘却了人世的纷扰。
怎么能进入那粮仓,分辨出谷物和杂草呢?
轻笑一声掀开帘子,眼前的庭院如水般清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有所闻:听到的事情。
  • 弗喜:不喜欢。
  • 辗转:翻来覆去,形容心绪不宁。
  • 思维:思考,想法。
  • :低俗、粗鄙。
  • 同寄:与自然同在,寄托于自然。
  • 浑浑:混沌不清。
  • 太仓:粮仓。
  • 颗粒:谷物的颗粒。
  • 稂秕:杂草和坏谷物。
  • 掀帘:掀开帘子。
  • 凉如水:形容庭院的清凉。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诗中表现出对听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社会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忱,清代诗人,其诗风简洁明快,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作品多关注自我感受,体现出一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清代社会,文化繁荣的同时,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让人感到困扰。康忱在此背景下,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繁杂信息的反思与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昨日》这首诗以自我反思为主线,通过对昨日所闻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社会流言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首句“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便直接点出了主题,诗人通过“耳”听到的内容让心情变得不悦,反映了对外界纷扰的不满。接着“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诗人反复思考这些听闻,认为这样的见闻显得低俗,显示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在“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中,诗人向往与自然融为一体,渴望忘却人世间的烦恼。紧接着“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则隐喻对世俗纷争的无能为力,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则是诗人走出烦恼,迎接清幽的自然,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也有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昨天听到的事情让我心情不悦,表明对社会流言的不满。
  2. 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反复思考这些见闻,觉得它们显得低俗,体现出诗人的自省。
  3. 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愿与自然为伴,忘却人世烦恼,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4.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感叹人生中的无奈,无法分辨真伪。
  5. 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轻松掀开帘子,眼前的庭院清凉如水,象征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庭色凉如水”来形容庭院的清凉,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比: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突显诗人的情感变化。
  • 反复:通过“辗转自思维”强调思考的过程,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流言的反感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世间纷扰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感知,反映对外界信息的敏感。
  2. :代表情感,内心的烦躁与不悦。
  3. 大块:指大自然,象征纯净与宁静。
  4. 太仓: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复杂。
  5. 庭院: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昨日有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不悦
    • C. 兴奋
  2.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中的“太仓”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纷扰的社会
    • C. 诗人的内心
  3. 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同寄”来达到什么效果?

    • A. 忘却烦恼
    • B. 增加烦恼
    •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将《昨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为细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