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愁》
时间: 2024-12-29 18:5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春愁》
作者:陈亮〔宋代〕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轻拂动着缕缕云彩,时不时送来淅淅沥沥的春雨。
水边的画楼上,燕子刚刚归来,泥土湿润,带着落花飞舞。
海棠花铺满小路,依旧显得春天消瘦。
黄昏时分,庭院里柳树啼叫着乌鸦,令人想起那人和月亮下折下的梨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荡飏:摇曳、飘动。
- 缕:细丝,这里用来形容云彩的轻柔。
- 萧萧:形容雨声淅沥。
- 画榭:画楼,指供人欣赏景色的楼阁。
- 香泥:湿润的泥土,带有花香。
- 海棠: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糁径:铺满小路。
- 瘦:在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色显得单薄。
- 啼鸦:乌鸦叫声,增添凄凉气氛。
典故解析:
- “月折梨花”:暗指春天的美好与离别之情,梨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1143-1194),字士良,号独醒,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丰富,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具有强烈的个性。陈亮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多次参与朝政,但因直言不讳而遭贬。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春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作者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春天的景色不仅勾起了个人的思绪,也映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春愁》以春天为背景,融入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开篇的“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描绘了春天的温柔与细腻,轻柔的春风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接着“水边画榭燕新归”,映现出春天的生气,燕子归来象征着春的到来,而“香泥湿带落花飞”则引入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细节。
然而,诗中隐含的愁绪却逐渐浮现,“依旧成春瘦”一语,突显出春天的单薄与无常,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在“黄昏庭院柳啼鸦”中,黄昏象征着终结,乌鸦的叫声更是添了几分凄凉。最后一句“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梨花的清香伴随着月色,使得情感愈加浓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惆怅。诗人以自然景物为依托,寄托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荡飏轻云缕”:春风轻轻吹动着细腻的云朵,描绘出春天的温柔。
- “时送萧萧雨”:偶尔传来细雨声,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 “水边画榭燕新归”:水边的画楼上,燕子刚刚归来,象征着春的来临。
- “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泥土湿润,带着花香,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 “海棠糁径铺香绣”:海棠花铺满小路,春天的美丽依旧,但显得有些单薄。
- “依旧成春瘦”:春天虽然美丽,但却有些消瘦,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黄昏庭院柳啼鸦”:黄昏时分,庭院里的柳树与乌鸦一起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回忆起与那人一起在月光下折梨花的情景,充满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瘦”比喻春天的景色显得单薄,暗示着愁绪。
- 拟人:柳啼鸦使得自然景物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水边画榭”和“黄昏庭院”,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轻云:代表柔和、细腻的春日气息。
- 雨:象征春天的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海棠: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繁华。
- 柳啼鸦:黄昏的凄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梨花:美好的回忆,象征着纯真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水边画榭”是指什么?
A. 画楼 B. 水边的花园 C. 亭子 -
填空题:诗中“黄昏庭院柳啼鸦”表现了____的情景。
-
判断题: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 A
- 凄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
- 《雨霖铃·寒蝉凄切》:描写了秋天的凄凉,与《春愁》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陈亮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