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3:05:09

客到疑参薝卜林,此中禅悦味深深。

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

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到疑参薝卜林,此中禅悦味深深。
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
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

白话文翻译:

客人到来,让人怀疑自己身处薝卜的树林,
在这里的禅悦之味是如此深厚。
屋外的阴影重重叠叠,
凉爽的雨水整夜滴落,宛如金珠。
只允许用柴火煮石鼎,
不要让鱼饵在砧板上点缀。
我微笑着拈花,没有任何隐瞒,
这种妙悟真能破除心中的沉闷。

注释:

  • 薝卜: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幽静的环境。
  • 禅悦:禅宗的愉悦体验,指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清阴:清新而幽暗的阴影,形容环境的静谧。
  • 滴滴金:比喻雨水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金属的滴落声。
  • 石鼎:古代烹饪用的器具,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
  • 鱼砧:指切鱼的砧板,象征世俗的繁杂与欲望。
  • 拈花微笑:取自禅宗公案,表示一种随和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应辰(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隐士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丙寅年秋天,正值木犀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以“客到疑参薝卜林”开篇,立即带给读者一种清幽的氛围。薝卜树林的意象,暗示了一种隐秘的禅意空间。

接下来的“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气氛。雨水的声音被比喻为金珠的滴落,既突出了雨声的清脆悦耳,也暗示了自然的珍贵。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则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上的简朴与对世俗诱惑的拒绝。石鼎象征着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鱼砧”则代表了世俗的欲望与繁杂,诗人显然选择了前者。

最后两句“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则是对前面所述的禅意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觉悟与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微笑与拈花,传达了内心的坦然与无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到疑参薝卜林:客人到来,仿佛身处幽静的树林,暗示一种宁静的心境。
  2. 此中禅悦味深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禅意的愉悦深厚而持久。
  3. 清阴敝院重重盖:阴影层层叠叠,描绘出院子的宁静与幽深。
  4. 凉雨连宵滴滴金:夜间凉雨如金珠般滴落,声音清脆悦耳。
  5. 只许为薪烹石鼎:只允许用木柴来煮石鼎,象征生活的朴素。
  6. 休教作饵点鱼砧:不要让鱼饵在砧板上妨碍宁静,暗示对世俗诱惑的拒绝。
  7. 拈花微笑吾无隐:我微笑着拈花,内心无所隐瞒,表明一种澄澈的心境。
  8. 妙悟真堪破积沈:这种深刻的领悟能够破除内心的沉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雨连宵滴滴金”将雨声比作金珠,增强了声音的美感。
  • 对仗:如“客到疑参薝卜林”和“清阴敝院重重盖”,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 象征:石鼎与鱼砧分别象征着简单的生活与世俗的欲望,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拒绝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薝卜林:象征隐秘与幽静的生活环境。
  • 清阴:代表宁静与舒适的氛围。
  • 凉雨:象征自然的洗涤与清新。
  • 石鼎:象征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
  • 鱼砧:象征世俗的诱惑与繁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薝卜”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鱼
    C. 一种器具
    答案:A

  2. “凉雨连宵滴滴金”用来形容什么? A. 雨水的声音
    B. 月光的明亮
    C. 风的轻柔
    答案:A

  3. 诗中表现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接纳
    C. 拒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王应辰的此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王应辰则更强调内心的禅意与宁静。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王应辰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禅宗与诗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