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01:50

谁把秋花绚满林,西星作意用工深。

聿来胥宇香为窟,乃裹糇粮粟是金。

柯在好添修月斧,杵寒莫上捣衣砧。

小山富贵谁能及,桃李漫山响寂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把秋花绚满林,西星作意用工深。
聿来胥宇香为窟,乃裹糇粮粟是金。
柯在好添修月斧,杵寒莫上捣衣砧。
小山富贵谁能及,桃李漫山响寂沈。

白话文翻译:

谁在秋天的林间绽放如此绚丽的花朵,西方的星星似乎故意用心深藏其美。
香气从遥远的地方飘来,像是为这片天地开辟了一个幽静的洞窟,而那包裹的粮食和米粒就如同黄金般珍贵。
在枝头上美好的树杈上,修剪的月斧正好添上新意,寒冷的冬天里,不要再在衣物上捣衣。
那小山的富贵又有谁能比拟呢,桃李漫山遍野,却在寂静中回响。

注释:

  • :古代书法用具,常用来指代才能。
  • 胥宇:指代宇宙或空间。
  • 糇粮粟:指包裹的粮食和谷物。
  • 杵寒:寒冷的冬天,杵是捣衣的工具。
  • 漫山:遍布整个山头。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桃李”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富饶,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桃李满山,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和宁静的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应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木犀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此诗以秋季的木犀花为引子,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丰收。开篇即用“秋花绚满林”来描绘秋天的绚烂,紧接着用“西星作意用工深”引出了自然的神秘与深邃。诗中通过对香气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糇粮粟”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馈赠,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富足的向往和珍惜。而“柯在好添修月斧”,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思考。最后一句“小山富贵谁能及”,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无可替代,以及它在喧嚣世界中的独特地位。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把秋花绚满林: 以“谁”开头,引发读者好奇,描绘秋天盛开的花朵,展现秋天的绚丽。
  2. 西星作意用工深: 西方的星星似乎用心藏匿其美,表现自然的神秘与深邃。
  3. 聿来胥宇香为窟: 香气仿佛为宇宙开辟了一个洞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4. 乃裹糇粮粟是金: 对粮食的珍视,象征着生活的富饶与珍贵。
  5. 柯在好添修月斧: 树杈上修剪的斧头,表现对细节的关注与对生活的热爱。
  6. 杵寒莫上捣衣砧: 冬季的寒冷与捣衣的日常,暗示对生活的感慨。
  7. 小山富贵谁能及: 小山的富饶无人可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8. 桃李漫山响寂沈: 桃李的盛开在山间回响,传达出自然的静谧和丰饶。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香为窟”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 诗中多个句子结构相似,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拟人: “西星作意”赋予星星以情感,增加了自然的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珍视,透过秋天的美丽,诗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花: 象征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西星: 代表神秘与深邃的自然。
  • : 代表自然的馈赠,富有诗意。
  • 糇粮: 象征生活的富足与珍贵。
  • 桃李: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星”主要象征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自然的神秘
    C. 秋天的景色
    D. 诗人的情感

  2. “小山富贵谁能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王应辰的《丙寅秋》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甫更加强调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王应辰则更关注自然美的静谧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