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滍城》
时间: 2025-01-01 13:4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滍城》
作者:韩维〔宋代〕
駸駸二三骑,南并横山去。
山穷远川出,始见滍阳树。
荒城萝茑合,表里无寸土。
但闻鸟啼声,不见鸟啼处。
呼儿开棘扉,扫榻坐茅庑。
清泉给盥濯,凉风生仰俯。
浊醪稍似佳,山果来近圃。
始酌薰然和,中饮淡无虑。
案头义皇经,编绝几见补。
先生发其微,大义谈四五。
纷攘自诸家,简易独太古。
形骸非我有,冠带尚谁取。
道存固匪外,两致默与语。
是时季春望,山月夕已吐。
清光出深竹,叶上露如雨。
寒侵毛骨生,思有烟霞举。
却念人世间,纷纷何足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滍城的所见所感。骑马的二三个人向南而去,跨越横山,山的尽头,远川流出,这时候才看到滍阳的树木。荒凉的城中,藤萝交织,表面和里面都没有寸土。只听到鸟儿的啼叫,却看不见鸟影。叫儿子打开荆棘的门,扫去榻上的灰尘,坐在茅屋中。清泉流来可以洗手,凉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浊酒虽然不算美好,但山里的果实也能近锅近灶。开始品尝酒,芳香和谐,心中无忧无虑。案上放着《义皇经》,几乎没有人再补充。老师谈论一些微妙的道理,讲述大义四五句。纷繁复杂的学派中,只有简易的古老哲学最为高尚。形体并非我的所有,冠带又有谁来夺取呢?道理存在于内心,不在于外界,彼此默默交流。此时正值春季,山间的月亮已然升起。清辉透过深竹,竹叶上的露水如同细雨。寒气侵袭,毛骨悚然,思念有如烟霞升起。然而回想人世间,纷繁复杂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注释
- 駸駸:形容马行走迅速的样子。
- 滍阳:滍城的另一名称,是指今山西省的一个地方。
- 萝茑:指藤蔓植物,形容荒城的景象。
- 浊醪:指浑浊的酒,通常指酒的品质不高。
- 义皇经:可能是指一部经典的书籍,强调传统文化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字子纯,号安隐,晚号桃源居士,生于北宋,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表现隐逸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诗作于北宋时期,正是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时代。诗人或许是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滍城的荒凉与美好,心中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滍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思考。诗中通过骑马、山水、鸟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寂的氛围。开篇的“駸駸二三骑”即展示了诗人孤独而游历的状态,接下来的“山穷远川出,始见滍阳树”则传达了他在行旅中对自然景致的领悟。荒城的描写充满了凄凉感,但又通过“清泉给盥濯,凉风生仰俯”的描写,带来了生活的清新与安宁。
整首诗的情感在于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人世纷扰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最后的“却念人世间,纷纷何足数”更是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駸駸二三骑:描写骑行人马,营造出一种流动的场景。
- 南并横山去:表明骑行方向,隐喻人生旅途的方向。
- 山穷远川出:描绘自然的广阔,象征人生的无尽探索。
- 始见滍阳树:意象中蕴含着希望与发现的喜悦。
- 荒城萝茑合:描写荒凉的城池,寓意人世的沧桑。
- 清泉给盥濯:表现隐逸生活的清新与自然。
- 道存固匪外:表达内心的智慧和道理并非依赖外物。
- 是时季春望:季节变化象征人生的循环与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光出深竹,叶上露如雨”,工整且富有音乐感。
- 比喻:如“寒侵毛骨生”,生动描绘寒冷的感受。
- 拟人:如“清泉给盥濯”,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诗人对人生、世俗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骑马:象征行动与探索,体现诗人的旅程。
- 山水:自然的象征,反映诗人的精神追求。
- 荒城:象征历史的沉沦与人世的无常。
- 鸟啼:代表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维的《滍城》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
- A. 繁华城市
- B. 荒凉城镇
- C. 山川湖泊
- D. 田园风光
-
诗中“浊醪稍似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喜爱
- B. 对人生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韩维的《滍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韩维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的思考与超然态度,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维诗集及其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