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如晦喜雨》
时间: 2025-01-04 06:2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和鲁如晦喜雨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我本山中人,当暑玩泉石。
高吟清风朝,长啸明月夕。
前年徙江城。舴艋劣容席。
是时暑雨过,黄流没青荻。
城中无置锥,僦舍至三易。
迩来成小筑,风月得相觅。
执热想飞瀑,白练挂苍壁。
顿从釜甑中,令我获苏息。
尤怜昨夜雨,洒濯有余力。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山中人,夏天时来玩水玩石。
在清风中高歌,在明月下长啸。
前年我游历江城,坐在狭窄的小船上。
那时正值暑雨过后,黄水淹没了青荻。
城中没有安身之所,租住的地方更是换了三次。
最近我已建成小屋,风月交相辉映。
热得我想去看飞瀑,白色的水帘挂在苍翠的山壁。
忽然从锅中蒸汽中,令我得到了片刻的清凉。
特别是昨夜的雨,洒落之后更是生机勃勃。
注释
- 舴艋: 小船。
- 劣容: 形容小船的简陋。
- 黄流: 指雨水冲刷后形成的黄泥水。
- 青荻: 指生长在水边的青色荻草。
- 置锥: 指安身处所。
- 僦舍: 租住的房屋。
- 飞瀑: 高挂的瀑布。
- 白练: 形容瀑布如白色的丝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之道在江城的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写的雨水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洗涤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开头两句“我本山中人,当暑玩泉石”,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的身份和环境,展现出他那种清新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高吟清风朝,长啸明月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前年徙江城”引入了诗人的游历经历,带出了一段回忆。尤其是“舴艋劣容席”一句,通过对小船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在游历中的艰辛与简陋,但也同时反映出江城的独特魅力。接下来的“黄流没青荻”,不仅描绘了自然状态,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仿佛在说生活的波折与不易。
最后几句,诗人回到自己的小筑,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满足与喜悦,“顿从釜甑中,令我获苏息”一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领悟与感恩,尤其是“昨夜雨,洒濯有余力”,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本山中人: 表示诗人的身份,强调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当暑玩泉石: 说明在夏季时,诗人乐于在山间的泉水和石头中游玩,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高吟清风朝,长啸明月夕: 描绘诗人在清晨和傍晚的活动,展现出诗人的洒脱与自由。
- 前年徙江城: 引入回忆,表明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 舴艋劣容席: 描绘小船的简陋,反映出诗人游历的艰辛。
- 是时暑雨过: 提及自然现象,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 黄流没青荻: 形象描绘了雨水冲刷后的景象,寓意生活的变化。
- 城中无置锥: 反映出城中生活的不易。
- 僦舍至三易: 说明诗人租住的房屋屡次更换,体现生活的困境。
- 迩来成小筑: 表示诗人最终安定下来,感到欣慰。
- 风月得相觅: 描绘诗人与自然互相呼应的和谐状态。
- 执热想飞瀑: 表达诗人渴望自然的心情。
- 白练挂苍壁: 用美丽的意象描绘自然景观。
- 顿从釜甑中: 表达诗人获得宁静的瞬间。
- 令我获苏息: 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满足。
- 尤怜昨夜雨: 体现诗人对雨的喜爱,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练”比喻瀑布,形象生动。
- 对仗: 如“高吟清风朝,长啸明月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自然现象表达情感,使诗歌更具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经历,传达了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与宁静,同时反映出生活中的艰辛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人: 代表与自然亲近的人。
- 泉石: 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 清风和明月: 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舴艋: 代表生活的简朴。
- 飞瀑和白练: 象征自然的壮观与活力。
- 夏雨: 代表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之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舴艋”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商船 -
“白练挂苍壁”中的“白练”比喻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雨
B. 瀑布
C. 风
D. 霜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人生的苦恼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王维的山水诗比较
王之道与王维都有着山水诗的共同主题,但王之道更注重个人在自然中的感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常常以静谧的意象表达哲理,更多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