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威严霜肃德春阳,
民感澄清涕泗滂。
畏壘大穰知不晚,
三年端可笑庚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阳光与严肃的霜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威严感。百姓因清明的政令而感动,泪水直流。人们畏惧大堤的修筑,意识到这不是一件晚来的事情,而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或许能笑谈起庚桑的事迹。
注释:
- 威严:形容气势庄严。
- 霜肃:霜气肃杀,形容天气寒冷。
- 德春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的德政。
- 澄清:清澈明净,指政治的清明。
- 泗滂:泪水流淌,形容感动之情。
- 畏壘:畏惧堤坝,指人们对大堤的重视。
- 大穰:大堤,形容堤坝的重大工程。
- 庚桑:庚桑是古时对桑树的称呼,此处指代某种成就或历史事件。
典故解析:
- 庚桑:古代有“庚桑之事”的说法,指某种重要的政治或社会事件,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关于桑树的多重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宗道,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而受到尊重。他的诗风严谨,常以自然和人事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事关系,反映出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威严的霜气与温暖的春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首句通过“威严”与“霜肃”传达出一种严峻的氛围,随即转入对德政的赞美,反映出社会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期待。诗中提到的“民感澄清”强调了政治清明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性,泪水的流淌则象征着感动与希望。后两句以“畏壘大穰”引入对社会建设的重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诗的最后一句则以“可笑庚桑”点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后,社会的进步与成就将会被后人所铭记,具有一种乐观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威严霜肃德春阳: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严肃的气候与温暖的阳光,暗含了对清明政令的期待。
- 民感澄清涕泗滂:表现了人民对清明政治的感激与感动,泪水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畏壘大穰知不晚:强调了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需要共同努力。
- 三年端可笑庚桑:表达了经过努力后,或将迎来美好的未来,蕴含着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威严霜肃”与“德春阳”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政治的两种不同状态。
- 象征:泪水象征着感动与希望,大堤象征着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注,强调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霜:象征严寒与压迫。
- 春阳: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泪水:象征感动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大穰:象征国家的基础和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之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威严霜肃”中的“霜”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严寒
- C. 幸福
- D. 友情
-
诗中提到的“庚桑”主要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某种历史事件
- C. 一位诗人
-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杜甫的作品都强调了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关注,王之道通过自然景象展现情感,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民生困苦,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