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阳连日竟何如,逐妇应怜拙勃姑。
习习晚风来更急,欲吹时雨助虚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连日照耀,究竟是什么情景呢?追逐的女人,应该怜悯那笨拙的老妇。
和煦的晚风更加急促,似乎要吹来时雨,帮助那枯萎的事物。
注释:
- 逐妇:追逐的女人,可能指年轻女子。
- 怜拙:怜悯笨拙,表达一种同情的情感。
- 勃姑:此处指年老的妇人,形象上可能是指年老体衰的女性。
- 习习:轻柔的样子,形容风的温柔。
- 虚枯:枯萎的景象,表示一种衰败或无生气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春阳”和“时雨”都可以被看作自然界的象征,表达春天的气息与变化。古人常用“春阳”象征温暖和生机,而“时雨”则常常意味着适时的滋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景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社会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可能是王之道在游历途中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与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中的这一首诗,表现了春季的景象与人情的交融,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温暖的春阳和急促的晚风,构建出一种春日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春阳”和“逐妇”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光明与活力,又暗含对生活中弱者(例如年老妇女)的同情与关怀。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人心的和谐。
后两句则以“习习晚风”引入变化,风的急促与“时雨”的暗示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动态感,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迁。诗中对于“虚枯”的描写则反映了对生活中脆弱与无力的思考,形成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阳连日竟何如:在问春天的阳光连日照耀到底是什么样子,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
- 逐妇应怜拙勃姑:追逐的女人令人怜爱,反映出诗人对年老妇女的同情,以及对生命中的脆弱和无奈的感触。
- 习习晚风来更急:晚风轻柔而频繁,表现出春日的气息与活力。
- 欲吹时雨助虚枯:晚风似乎要将及时的春雨送来,帮助那些已经枯萎的事物,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复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阳和晚风比作生命与希望,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 拟人:将风和雨赋予情感,提升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的共存。诗人通过对生活中弱者的同情,展示了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性之美。
意象分析:
- 春阳: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温暖的生命力。
- 逐妇:年轻与活力,体现了生命的朝气。
- 晚风:象征变化与无常,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时雨:象征滋养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 虚枯:象征脆弱与无力,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逐妇”意指什么? A. 年轻的女子
B. 年老的妇女
C. 春天的景象
D. 笨拙的动物 -
诗的主题意在表达: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崇敬
D. 对人情的冷漠 -
“时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命的希望与复苏
C. 自然的破坏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关注于国事与个人的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呈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
- 《古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