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

时间: 2024-09-19 21:27:27

阳气初升土脉苏。

东郊人散欲回车。

一时春雪十年无。

鱼枕蕉深浮酒蚁,鹿胎冠子粲歌珠。

题诗不觉烛然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
王之道 〔宋代〕

阳气初升土脉苏。
东郊人散欲回车。
一时春雪十年无。
鱼枕蕉深浮酒蚁,
鹿胎冠子粲歌珠。
题诗不觉烛然须。

白话文翻译

阳光初升,土地开始复苏。
东郊的人们散去,正想要回家。
此时的春雪,十年来从未见过。
鱼在蕉下安卧,酒蚁在浮游。
鹿胎和冠子在欢唱,珠子在闪烁。
写完这首诗,竟不由得点燃了蜡烛。

注释

  • 阳气:春天的阳光,象征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东郊:指东边的郊外,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春雪:春季的雪,象征着春天的变化和温暖的来临。
  • 鱼枕:鱼类在水中安静地栖息。
  • 蕉深:蕉叶深处,给人以隐秘和安宁的意象。
  • 酒蚁:可能指在春雪中寻找饮食的小虫子,寓意春天的生机。
  • 鹿胎:鹿的胎儿,象征着生命的孕育。
  • 冠子:可能指一种装饰,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烛然须:点燃蜡烛的状态,表明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和情感。

典故解析

  • 春雪:在古代诗词中,春雪常常被视为美丽而珍稀的自然现象,它代表着冬春交替的季节变化,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东坡韵:提到东坡,指的是苏轼(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政治家,王之道的这首诗在韵律和意境上受到他的影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字子道,号阳明,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春雪降临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雪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及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浣溪沙》通过描绘春雪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首句“阳气初升土脉苏”,以阳光的温暖和土地的复苏为开篇,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背景。接着,诗人描绘了人们在东郊散去的情景,隐喻着春天的到来让人们心情舒畅,想要回归温暖的家。诗中提到“春雪十年无”,则暗示着这种春雪的珍贵与稀有,增加了春天的神秘感。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鱼枕蕉深浮酒蚁”展示了春雪下的生物活动,生动而形象。鱼安静地栖息在蕉叶下,象征着春天的安宁与和谐。而“鹿胎冠子粲歌珠”则更进一步,描绘了春天万物生长的繁盛景象,鹿胎和冠子的意象充满了生命的希望与美丽的幻想。

最后一句“题诗不觉烛然须”,诗人表达了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点燃了蜡烛,象征着创作的激情与灵感的闪现,也暗示着诗人对作品的深刻投入。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王之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阳气初升土脉苏:春天的阳光开始照耀,土地逐渐复苏,充满生机。
    • 东郊人散欲回车:东郊的人们散去,准备回家,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舒适。
    • 一时春雪十年无:描绘了春雪的稀有与美丽,暗示着春天的特别之处。
    • 鱼枕蕉深浮酒蚁:展现了春雪下生物的安静与活跃,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
    • 鹿胎冠子粲歌珠: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充满了生命的希望。
    • 题诗不觉烛然须: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专注与情感的流露。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阳气初升”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化的描写,如“鱼枕”与“酒蚁”,让自然生物更具人性化。
    • 对仗工整,使诗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雪的美丽与自然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阳气: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春雪:代表着春天的珍贵与变化,寓意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鱼枕:暗喻安宁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 鹿胎:象征生命的孕育与希望。
  • 歌珠:代表着美好与富饶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雪”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稀有与希望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落叶

  2.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3. “阳气初升土脉苏”中“阳气”指的是什么?
    A. 冷空气
    B. 暖和的阳光
    C. 风
    D. 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浣溪沙》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浣溪沙》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但王之道更侧重于春雪的稀有和生机,而苏轼则多表现春天的热烈和活泼。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王之道诗词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