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林尚含冻,南国使君行。
逆水春风峭,孤舟桂席轻。
踏歌闻旧俗,信鬼有颓氓。
当识朱衣贵,壶浆拥道迎。
白话文翻译
前面的树林仍然带着寒意,南国的使者正要出发。
逆流而上,春风凛冽,孤舟上仅铺着轻薄的桂木席。
踏歌而行,听到的是古老的习俗,信中提及鬼神也有迷惘之人。
应该识得那些穿朱红色衣服的贵人,手中捧着酒壶,热情地迎接来访者。
注释
- 尚含冻:仍然含有寒意。
- 使君:指南方的官员,代表着南方的政治象征。
- 逆水:指逆流而上,象征行程的艰难。
- 桂席:用桂木制作的席子,象征高雅之处。
- 踏歌:唱着歌行走,表达一种欢乐的气氛。
- 颓氓:指的是迷惘的人,可能与鬼神有关。
- 朱衣贵:指穿红衣服的贵族,象征地位和权力。
- 壶浆:指盛酒的壶,象征欢迎与礼遇。
典故解析
“踏歌”一词源于古代的歌舞习俗,常常在节庆或重要场合中表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朱衣贵”暗示了权贵阶层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结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雄州,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与南方的风土人情,表现了诗人对南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的尊重。
诗歌鉴赏
《唐寺丞知南雄州》通过描绘春天的氛围与南方的风俗,展现了诗人对南方的赞美与向往。诗的开头以“前林尚含冻”引入,营造出一种初春时节的寒冷感,给人一种生机未至的感觉。接着“南国使君行”,则将目光引向南方,暗示着一位官员将要踏上旅途,象征着政治与人事的交往。
“逆水春风峭,孤舟桂席轻”描绘了旅途的艰辛,逆流而上的形象与春风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孤舟的轻盈也显得格外孤独。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踏歌闻旧俗”中有所缓解,踏歌而行的愉悦与古老习俗的呼应,暗示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生命力。
最后两句“当识朱衣贵,壶浆拥道迎”则将诗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出对贵族的尊重与迎接的热情。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对地位的承认,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南方春天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林尚含冻:描写春天的寒意,暗示时节的转换。
- 南国使君行:引入主要人物,南方的官员。
- 逆水春风峭:描绘旅途的艰难与春天的冷峻。
- 孤舟桂席轻:孤舟的轻盈与旅途的孤独感。
- 踏歌闻旧俗:表现对古老习俗的传承与尊重。
- 信鬼有颓氓:提到鬼神,暗示人们内心的迷惘。
- 当识朱衣贵:强调对贵族的尊重与识别。
- 壶浆拥道迎:热情欢迎的场景,展现南方的文化热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逆水春风峭,孤舟桂席轻”,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春天的寒意与旅途的艰辛进行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尚含冻”传达出寒冷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南方春天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贵族社会的观察,情感基调中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前林: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
- 孤舟:象征旅行的孤独与人生的旅途。
- 朱衣: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社会的等级。
- 壶浆:象征热情的接待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国使君”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诗人
C. 朋友
D. 商人 -
“踏歌闻旧俗”中,踏歌的意义是什么? A. 歌唱
B. 踏上旅途
C. 按照传统
D. 以上皆是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兴奋
C. 向往与珍惜
D. 失落
答案:
- A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梅尧臣的诗更注重地方风俗与传统文化,李白则更偏重于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的忧虑,而梅尧臣则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