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行 曾巩 〔宋代〕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野外小路上,草地柔软,沙子均匀,我戴着竹帽,穿着乌帽,悠闲地行走。 鸟儿在绿树间啼叫,穿过花丛的影子,风从青山中吹来,送来了水声。 我突然觉得我所忧虑的并不是自己的事情,似乎是从多次的困难中看到了人情的冷暖。 在闲暇中我感到快乐,别人可能会笑我,但在忙碌的地方,人们争斗,我却不去争斗。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软沙匀:形容草地柔软,沙子分布均匀。
- 竹枝乌帽:指用竹子制成的帽子,颜色可能是黑色或深色。
- 称闲行:适合或适合于悠闲的行走。
- 穿花影:鸟儿在花丛中飞过,形成影子。
- 风出青山:风从青山中吹出。
- 转觉:突然觉得。
- 所忧非己事:忧虑的不是自己的事情。
- 似从多难见人情:似乎从多次的困难中看到了人情的冷暖。
- 闲中我乐:在闲暇中我感到快乐。
- 忙处人争我不争:在忙碌的地方,人们争斗,我却不去争斗。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曾巩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野外小路上悠闲行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野外小路上的悠闲行走。诗中,“草软沙匀野路晴”一句,通过对草地和沙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则进一步以鸟啼、花影、风声、水声等自然声音和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争斗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软沙匀野路晴:描绘了野外小路的自然环境,草地柔软,沙子均匀,天气晴朗。
- 竹枝乌帽称闲行:诗人戴着竹帽,穿着乌帽,形容自己适合于悠闲的行走。
- 鸟啼绿树穿花影:鸟儿在绿树间啼叫,穿过花丛的影子,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象。
- 风出青山送水声:风从青山中吹来,送来了水声,增添了自然的音乐。
- 转觉所忧非己事:诗人突然觉得他所忧虑的并不是自己的事情。
- 似从多难见人情:似乎从多次的困难中看到了人情的冷暖。
- 闲中我乐人应笑:在闲暇中我感到快乐,别人可能会笑我。
- 忙处人争我不争:但在忙碌的地方,人们争斗,我却不去争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出青山送水声”,将风拟人化,赋予其送水声的动作。
- 对仗:如“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软沙匀: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宁静。
- 鸟啼绿树:自然的声音和景象,增添了生机。
- 风出青山:自然的动态,赋予了自然的音乐。
- 闲中我乐: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忙处人争我不争:诗人对争斗的淡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软沙匀野路晴”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境? A. 草地柔软,沙子均匀,天气晴朗。 B. 草地硬,沙子不均匀,天气阴沉。 C. 草地柔软,沙子不均匀,天气晴朗。 D. 草地硬,沙子均匀,天气阴沉。
-
诗中“闲中我乐人应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忙碌生活的向往。 B.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 对争斗的积极参与。 D. 对自然环境的厌恶。
-
诗中“忙处人争我不争”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积极参与争斗。 B. 对争斗的淡然态度。 C. 对闲适生活的厌恶。 D. 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饮酒》:通过饮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闲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隐逸的情怀,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超然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