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6 10:54:08

中酒又今宵。

愁梦如潮。

十年兄弟各迢遥。

独是相逢沈醉里,鬓已萧萧。

怕与说明朝。

门外征桡,塞天风雨正嚣嚣。

回首江南何处去?

吴市吹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中酒又今宵。愁梦如潮。
十年兄弟各迢遥。
独是相逢沈醉里,鬓已萧萧。
怕与说明朝。
门外征桡,塞天风雨正嚣嚣。
回首江南何处去?
吴市吹箫。

白话文翻译

今夜,又在酒中沉醉,愁苦的梦宛如潮水般涌来。
十年来,兄弟们各自远离,彼此相隔甚远。
唯有在醉酒中重逢,然而两鬓已然斑白。
害怕明天再去说明。
门外的船桨声,塞外的风雨正喧嚣。
回头望去,江南的归处在哪里?
只听吴市的箫声在吹奏。

注释

  1. 中酒:指饮酒,沉醉于酒中。
  2. 愁梦如潮:愁苦的梦境如潮水般涌来,形容思绪纷乱。
  3. 迢遥:形容距离遥远。
  4. 沈醉:沉醉于酒中,忘却烦恼。
  5. 鬓已萧萧:形容头发变白,岁月蹉跎。
  6. 说明朝:指明天,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7. 征桡:指划船的桨声,象征远行。
  8. 塞天风雨:形容外面的风雨喧闹。
  9. 吴市:指江南地区,特指吴地,历史文化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1677-1735),字景升,号泰安,清代诗人。生于江南,熟谙诗文,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人生离别、友谊和思乡之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离散的时期。诗人借酒抒情,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怀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动荡年代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诗的开头,作者以“中酒又今宵”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醉酒的场景,酒不仅是消愁的工具,更是连接过往情感的媒介。接下来的“愁梦如潮”则传达出一种无法控制的忧伤,仿佛过去的种种经历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无法逃避。

在“十年兄弟各迢遥”中,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兄弟间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灵上的。重逢虽醉,却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鬓已萧萧”暗示着生活的沉重和岁月的流逝。诗中的“怕与说明朝”体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恐惧,似乎对明天的生活充满了不安。

最后,诗句“回首江南何处去?吴市吹箫”将情感升华至对故乡的思念,江南作为心灵的归属,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渴望。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酒又今宵:表明醉酒的状态,暗示即将展开的回忆与感慨。
  2. 愁梦如潮:愁苦的梦境层层涌来,映射出心理的复杂情感。
  3. 十年兄弟各迢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兄弟间的距离感,充满惆怅。
  4. 独是相逢沈醉里,鬓已萧萧:醉酒中的重逢却不可避免地带出了岁月的痕迹。
  5. 怕与说明朝:对未来的恐惧,渗透出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6. 门外征桡,塞天风雨正嚣嚣:描绘外界环境的喧嚣,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7. 回首江南何处去?吴市吹箫: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梦如潮”,将愁苦的梦境比作潮水,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门外征桡,塞天风雨”,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富有音乐美。
  • 拟人:将风雨描绘得如同活生生的存在,增强了氛围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情的珍惜,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诗中通过对饮酒、重逢及故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欢聚与忧伤,既是消愁的工具,也承载着回忆。
  2. :愁苦与思绪的象征,表现出情感的汹涌与无法自控。
  3. 兄弟:代表友情与人际关系,强调人生中的相伴与离散。
  4. 鬓白:岁月的象征,体现了时间对人的影响。
  5. 吴市:故乡的象征,寄托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袁克文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愁梦如潮”中的“潮”指的是什么?

    • A. 海潮
    • B. 愁苦的梦境
    • C. 酒的波动
    • D. 生活的起伏
  3. “鬓已萧萧”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年轻
    • B. 迷茫
    • C. 岁月的流逝
    •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2. 《月下独酌》 - 李白:借酒抒怀,体现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对比

  • 袁克文《浪淘沙》与杜甫《登高》:两者均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浪淘沙》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友情,而《登高》则着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力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克文研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