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送春》
时间: 2024-12-29 18:1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送春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楼外垂柳轻轻摇曳,像是千万条丝线。想要将这美好的青春紧紧系住,但春天终究是要离去的。柳絮在风中飘荡,不知随春去向何方。山川一片绿意,杜鹃鸟声声啼鸣,似乎无情地提醒着人们春天的离去。就算这样,也不必为此感到忧愁。举杯送春,春天却默默无语。傍晚时分,细雨纷纷而落,似乎在为春天的离去而叹息。
注释
- 垂杨:垂柳,柳树的枝条向下垂,形态柔美。
- 青春:年轻的时光,寓意春天的美好。
- 杜宇:杜鹃鸟,古代诗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
- 潇潇雨:形容细雨飘洒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诗中常用作春天的象征,同时杜鹃的叫声也与离别相联系,古人有“杜鹃啼血,春恨难解”的说法。
- 柳絮:柳树的花絮,常用来比喻离散、飘摇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 1080-约 1150),字贞娘,号云溪,宋代女词人,擅长词作,才情横溢。她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女性的情感抒发为主题,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之一。
创作背景
《蝶恋花·送春》创作于春季,是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与感伤。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以春天的离去暗示个人情感的凋零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送春》展现了朱淑真对春天的深切眷恋,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以及即将离去的惆怅。在词的开篇,作者以“楼外垂杨千万缕”引入,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曼妙,仿佛可以触摸到那轻柔的柳丝。接着,诗人通过“犹自风前飘柳絮”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柳絮随风飘荡,隐喻着人们对青春的无奈与惋惜。
后半部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愈加深沉,“绿满山川闻杜宇”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杜鹃鸟的哀鸣,让人联想到离别的伤感。尽管“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似乎是在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但终究难掩内心的悲伤。“把酒送春春不语”,表达了对春天的敬意与送别的无奈。最后以“黄昏却下潇潇雨”结尾,细雨如丝,仿佛在为离去的春天流泪,诗人内心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升华,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外垂杨千万缕:描绘春天的柳树,形态万千,象征生机与美好。
-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表达想要留住青春,但春天终究要离去的无奈。
- 犹自风前飘柳絮:柳絮在春风中飘荡,寓意着飘渺与不定。
- 随春且看归何处:春天的去向无定,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
- 绿满山川闻杜宇:春天的生机勃勃,杜鹃鸟声声啼鸣,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虽然无情,但也不必为此感到忧伤。
- 把酒送春春不语: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无言以对。
- 黄昏却下潇潇雨:黄昏时分细雨纷飞,象征着对春天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丝比作千万缕,形象生动。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传递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情感。
- 对仗:如“把酒送春春不语”,增添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春天的眷恋与惋惜,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柳絮: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无常。
- 杜宇:象征春天的离去与哀愁。
- 潇潇雨:象征着惆怅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清照
- B. 朱淑真
- C. 苏轼
-
词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树
-
词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晴天
- B. 多云
- C. 下雨
答案
- B. 朱淑真
- B. 一种鸟
- C. 下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蝶恋花·送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朱淑真的作品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朱淑真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