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百和宝钗香珮。短短同心霞带。
清镜照新妆,巧画一双眉黛。
多态。多态。
偷觑榴花窗外。
白话文翻译:
《如梦令》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镜前打扮的情景。她佩戴着香气四溢的宝钗和香佩,身上系着一条短短的同心霞带。清晰的镜子映照出她的新妆,巧妙地勾勒出一双美丽的眉毛。她的神态多姿多彩,忍不住偷眼看窗外盛开的榴花。
注释:
- 百和:指百合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 宝钗香珮:宝钗和香佩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象征着美丽和身份。
- 同心霞带:同心带是一种装饰腰部的带子,霞带则形容其颜色如霞光般美丽。
- 清镜:清晰的镜子,反映出女子的妆容。
- 眉黛:指用眉笔描画的眉毛。
- 多态:形容她的姿态多变、灵动。
- 榴花:石榴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1080-约1130),字子元,号渭老,宋代词人,生于四川,后迁至杭州,因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美丽和生活,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其词风细腻而优雅,常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追求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妆容与神态,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美的细致观察与赞美。词中通过对女子打扮过程的描绘,传达了她的优雅与灵动。开篇以“百和宝钗香珮”引入,生动地刻画出女子的服饰,显示了她的身份与品位。接下来的“短短同心霞带”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轻盈而温柔的氛围。
“清镜照新妆,巧画一双眉黛”不禁让人联想到女子在镜前专注打扮的情景,那种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的塑造,在细腻的描绘中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的“多态,多态”强调了女子的多姿多彩,而“偷觑榴花窗外”则暗示她对外界的好奇与渴望,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她内心的柔情与梦想。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优雅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与向往。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吕渭老将女子的形象提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和宝钗香珮:描绘了女子华丽的装饰,突出了她的美丽和身份。
- 短短同心霞带:强调装饰的轻盈感,增添了柔美的气质。
- 清镜照新妆:镜子反映出新妆,表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
- 巧画一双眉黛:细致描绘了她的眉毛,展现了妆容的精致。
- 多态,多态:用重复的手法强调女子的多变与灵动。
- 偷觑榴花窗外:最后一句带有一丝情感的流露,透露出对外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霞带”比喻饰品的轻盈与美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反复:如“多态”,强调了情感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女性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展现了一种优雅而活泼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钗:象征尊贵与美丽。
- 霞带:象征轻盈和柔美。
- 榴花:象征爱情和美好的愿望。
这些意象不仅具备美学价值,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装饰品有哪些?
- A. 宝钗和珠子
- B. 宝钗和香珮
- C. 香佩和耳环
-
“多态”在这里的意思是?
- A. 变化多端
- B. 形态各异
- C. 美丽动人
-
诗中“偷觑榴花窗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吕渭老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绘女性美和生活细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流露,吕渭老则更倾向于华丽的意象与外在美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