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时间: 2025-01-01 12:16:03

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誓将闲散好,不著一行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题
苏轼

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誓将闲散好,不著一行书。

白话文翻译:

在六旬之年我该开始启程,
这片土地因缘分而变得稀疏。
我不贪恋那些珍宝,
悠然自得地走在你的车旁。
故乡有许多高大的乔木,
先辈们留下了破旧的房屋。
我发誓要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不再写下一行字。

注释:

  • 六秩:指六十岁,古代人称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
  • 区中:指这片土地或地区。
  • 不贪为我宝:不贪恋或追求个人的财富与名利。
  • 安步:安然地步行,形容悠闲自在。
  • 故国:指故乡。
  •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 敝庐:破旧的房子,指先辈留下的居所。
  • 闲散好:指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
  • 不著一行书:不再写任何文字,表达不愿意再从事文字创作的心情。

典故解析:

“六秩”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表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寓意着智慧、成熟与人生的反思。诗中提及的“故国多乔木”,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乔木象征着坚韧与长久,寓意着历史的延续与个人的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因其多才多艺而享誉千古。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后,苏轼愈加向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安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传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六秩”这一时间节点,表达了他对人生旅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开头,苏轼用“启”字,暗示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虽然“区中缘更疏”,但他不贪恋名利,而是选择“安步当君车”,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更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一句,展现了对故乡的思恋。乔木象征着坚韧与长久,代表着对祖辈的尊重和对故乡的热爱。最后,苏轼宣誓要过上闲散的生活,并不再写字,表明他希望放下过往的纷扰,追求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调,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显示了苏轼的豁达与洒脱,兼具哲理与诗意,令读者在简洁的字句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秩行当启:六十岁时应当开始新的旅程,暗示人生的转折。
    • 区中缘更疏:这片土地因缘分而变得稀疏,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
    • 不贪为我宝:表达出不再追求物质财富的想法,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 安步当君车:悠然自得地走在君子的车旁,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故国多乔木:对故乡的怀念,乔木象征着坚韧与长久。
    • 先人有敝庐:先辈留下的破旧房屋,展示出对家庭根基的重视。
    • 誓将闲散好:决心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不著一行书:不再写字,表示对日常事务的放下与超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步当君车”与“不贪为我宝”,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心态的变化。
    • 意象:如“乔木”与“敝庐”,前者象征生机与坚韧,后者则是对往日的追忆。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对物质的拒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乔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长久,代表着对故乡的依恋。
  • 敝庐:代表着历史、家庭的根基,体现对先辈的尊重与怀念。
  • 安步: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秩”指的是几岁?

    • A. 60岁
    • B. 50岁
    • C. 70岁
  2. 本诗中,诗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安闲自在
    • C. 忙碌于世俗
  3. “故国多乔木”中“乔木”象征什么?

    • A. 短暂
    • B. 坚韧与长久
    • C. 荒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无题》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不同的是,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的自然与宁静,而苏轼则更具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