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毡帐》

时间: 2025-01-19 00:54:26

卧室经旬减带围,清樽忘却故人期。

莫嫌雪里闲毡帐,作事由来未合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答毡帐
——苏轼

卧室经旬减带围,
清樽忘却故人期。
莫嫌雪里闲毡帐,
作事由来未合时。

白话文翻译:

在卧室里已经有十天没有带围住的感觉,
在清酒樽前忘却了与故人的约期。
不要嫌弃这雪中闲置的毡帐,
因为做事本来就不是合时之事。

注释:

字词注释

  1. 卧室:指房间,表示居住的地方。
  2. 经旬:经过十天。
  3. 减带围:带围是指围住的东西,这里可能指的是窗帘或其他遮挡物,减带则意味着减少或去掉。
  4. 清樽:清酒的酒樽,表示饮酒时的境况。
  5. 忘却:忘记。
  6. 故人:老朋友。
  7. 莫嫌:不要嫌弃。
  8. 闲毡帐:闲置的毡帐,毡帐是用毛毡制成的帐篷,常用于游牧民族的居住。
  9. 作事:做事情。
  10. 未合时:不合时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故人期”,可以反映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语言生动,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苏轼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创作背景: 《又答毡帐》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境颇为复杂。他在这段时间内不仅面对个人的处境,也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洒脱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又答毡帐》是一首表达苏轼在孤独中思考生活的诗。整首诗的氛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前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卧室里的闲适状态,虽然时间流逝,但他却在清樽前忘却了与故人的约定。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映衬出他内心深处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后两句则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的豁达态度,雪中的闲毡帐象征着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而“作事由来未合时”则反映出苏轼对于人生节奏的理解与接受。他意识到,事情并不是永远都在最佳时机去做,而是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犹如苏轼本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的乐观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卧室经旬减带围:描绘了诗人居所中的环境,暗示了他独处的状态。
  2. 清樽忘却故人期:表现了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与友人相约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3. 莫嫌雪里闲毡帐:劝慰自己和他人,不要嫌弃在寒冷雪中的闲暇状态。
  4. 作事由来未合时:强调做事情不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反映出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卧室经旬”与“清樽忘却”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闲毡帐”与人的状态相联系,暗指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节奏的理解。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卧室: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2. 清樽:表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雪里闲毡帐:象征冷清的环境与不合时宜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情境,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看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樽”指的是什么?

    • A. 清水
    • B. 清酒
    • C. 清茶
      答案:B
  2. “莫嫌雪里闲毡帐”中的“闲毡帐”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空闲
    • C. 繁忙
      答案:B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友情的怀念
    • B. 对人生的豁达
    • C.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又答毡帐》更侧重于内心的独白,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豪放与洒脱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