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时间: 2025-01-17 09:3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歌舞阑珊退晚妆。
主人情重更留汤。
冠帽斜欹辞醉去,
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
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
夜来应恨月侵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歌舞场景,伴随着晚妆的卸去,歌舞也渐渐结束。主人对客人情意深厚,不舍得让他们离开,甚至准备了香汤款待。醉意朦胧中,客人们斜倚着帽子,准备告别,然而却被邀约再聚,细腻的女子在一旁轻轻磨香。酒桌上,大家欢声笑语,气氛温馨。短歌轻舞,红衣女子在此间翩翩起舞,宝马轻快地催促回归,朱门紧闭,夜深人静,唯独月光悄然侵入床前,令人怅惘。
注释
- 阑珊:指景象的渐渐消散。
- 留汤:指主人以汤饮留客。
- 冠帽斜欹:头上的帽子斜歪,形容醉意。
- 磨香:指女子在磨制香料,象征妆点与气氛。
- 短歌宜舞小红裳:短歌适合配上红色舞衣,表现喜庆氛围。
- 宝马:指快速的马车,象征归途的急迫。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词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黄庭坚在一次宴会上应邀所作,场景中有歌舞相伴,表现出欢乐的氛围。诗人在酒席上感受到的美好情感以及对离别的不舍,成为了这首词的核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温馨的聚会场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开头的“歌舞阑珊退晚妆”描绘了活动即将结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而略显依依不舍的氛围。接着,主人情重,宁愿留客共饮,显示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冠帽斜欹辞醉去”一句,以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了醉意朦胧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生活气息。随后,女子轻磨香的细节,既增添了画面的柔美,也暗示了聚会的雅致与轻松。
整首词在欢愉的氛围中,潜藏着对离别的惆怅,尤其是最后两句,宝马催归与夜月侵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无奈与追忆的情感,令人深思。黄庭坚用简练的文字和生动的意象,将这一瞬间的美好与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舞阑珊退晚妆:歌舞活动接近尾声,晚妆也随之褪去,暗示着欢乐时光的结束。
- 主人情重更留汤:主人对客人情意深厚,故而盛情款待,准备香汤来留住他们的身影。
- 冠帽斜欹辞醉去:客人醉意朦胧,帽子斜歪,准备告别,表现出一种轻松的醉态。
- 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邀请再次相聚,女子轻巧的手在磨制香料,增添了聚会的雅致与温馨。
- 又得尊前聊笑语:酒桌上,大家欢声笑语,气氛愉快。
- 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如此轻快的氛围,短歌搭配着红色舞衣,显得恰到好处。
-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宝马催促着离开,朱门紧闭,暗示夜深人静,回归的急迫。
- 夜来应恨月侵床:夜晚来临,月光照入房间,令人感到惆怅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马”象征着急迫的归途,暗示生活的忙碌。
- 拟人:将“月”赋予情感,使得夜的孤寂更加鲜明。
- 对仗:在整首词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欢聚与离别的对比,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离别的惆怅,揭示了生活中的温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舞:象征欢乐与聚会,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香:代表优雅、细腻与美好,增添了聚会的氛围。
- 宝马:象征归途的急迫与行色匆匆,体现了生活的忙碌。
- 月:象征孤独与惆怅,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定风波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宝马”象征什么? A. 美酒
B. 归途的急迫
C. 歌舞欢愉
D. 夜晚的孤寂 -
“夜来应恨月侵床”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惆怅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表现了对欢聚时光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定风波》与《水调歌头》:两者都以聚会为背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抒情,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传》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