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春晴)》
时间: 2025-01-14 01:0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春晴)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
雕轮转。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
天涯远。信马归来晚。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风和阳光,让我突然觉得春天的衣衫正合适。
翠绿的柳树如同美丽的眉毛,谁家姑娘在秋千上嬉戏,静静地盼望着?
烟雾轻盈,露水洗净了草色,迷人的草色映衬着横塘,沙地柔软。
华丽的车轮转动,乐声悠扬如弦管。
回忆年轻时光,骑马寻花伴。
喝醉几次,经过扬州珠帘已尽卷。
如今已老,看花如雾中景,欢喜已然浅薄。
天涯遥远,骑马归来的时光已晚。
注释:
- 春衫:春天的衣服,象征春暖花开。
- 翠柳:绿色的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倩盼:美丽的少女在眺望。
- 横塘:水边的草地,表示春天的景色。
- 雕轮:华丽的车轮,象征出行的乐趣。
- 走马寻芳:骑马去寻找花的美景,表现青春的活力。
- 珠帘:指代扬州的繁华景象。
- 欢喜浅:年纪大了,快乐的感觉变得淡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词人、书法家。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与苏轼并称。黄庭坚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尤其以其书法和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蓦山溪(春晴)》创作于春天,正值作者年长之际,反映了他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洋溢着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老去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春晴)》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通过“朝来风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随即引出春衫的合适,仿佛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接下来的“翠柳艳明眉”则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美态,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戏秋千谁家倩盼”引入了少女的形象,增加了生活的生动气息。接着“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图景,草色与河塘的融合,营造出一片和谐美好的春日景象。而“雕轮转,行乐闻弦管”则把视角转向人们的游乐,展示了人们在春日里欢快的情绪。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回忆年轻时的快乐,“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体现了对往昔的无限眷恋。最后的“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沉郁而深刻。
整首诗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诗歌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早晨的风和阳光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春装穿起来正好。
-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翠绿的柳树像美丽的眉毛,谁家的姑娘在秋千上欢快地玩耍,静静地期待着。
-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烟雾轻盈,露水洗净了草色,草色在横塘边迷人而柔软的沙地上显得更加娇艳。
- 雕轮转。行乐闻弦管。:华丽的车轮转动,乐声在耳边响起,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回忆年轻时光,骑马去寻找花的伴侣,表现了青春的活力。
-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喝醉了几次,经过扬州,繁华的珠帘已全部卷起,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如今已老,看到的花朵就像雾中的景象,快乐的感觉变得淡薄。
- 天涯远。信马归来晚。:天涯海角都很遥远,骑马归来的时光已经晚了。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翠柳艳明眉”,赋予柳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雕轮转,行乐闻弦管”,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如“花似雾中看”,用雾来比喻花的虚幻,体现出诗人的感受。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展示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新的开始、生命的复苏,充满生机与希望。
- 柳树:象征柔美与青春,柳树的翠绿与春天的气息相结合。
- 秋千:代表着童趣与无忧无虑的时光,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 草色与露水:象征着清新与自然,表现出春天的美丽。
- 花:美丽而稍纵即逝,反映了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柳艳明眉”中的“艳”字可以理解为: A. 颜色鲜艳
B. 献媚
C. 美丽 -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中表达的情感是: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扬州珠帘”象征着: A. 繁华与美好
B. 伤感与失落
C. 过往的回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蓦山溪》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不过黄庭坚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景色来寄托情感,而李清照则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