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东海
作者: 汪遵 〔唐代〕
漾舟雪浪映花颜,
徐福携将竟不还。
同作危时避秦客,
此行何似武陵滩。
白话文翻译:
在波光粼粼的东海上,船只在雪白的浪花中摇曳,映衬出花朵般的容颜;徐福带着他的随行者,至今仍未返回。与他同样是为了避难而来的秦朝客人,这一行又何以与武陵溪的美景相提并论呢?
注释:
- 漾舟:摇曳的船。
- 雪浪:形容海浪洁白如雪。
- 徐福:传说中的人物,秦始皇时期的方士,曾乘船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最终未归。
- 危时: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秦客:指避难的秦朝流亡者。
- 武陵滩:指的是武陵源,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着世外桃源的宁静美好。
典故解析:
徐福是传说中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而东渡的方士,象征着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武陵滩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乡,代表着和平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主要以写景诗和咏史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借助徐福的故事,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海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徐福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诗的前两句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海上的美丽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与白色浪花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接着提到徐福的故事,诗人以此引出对逃避现实的思考,徐福的追求似乎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渴望,但最终却未能归来,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与无奈。在最后一句,诗人将徐福与武陵滩的美景作比较,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现实世界的失落感。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唐诗特有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漾舟雪浪映花颜”,通过“漾舟”和“雪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美感,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生机。
- 第二句:“徐福携将竟不还”,提到徐福,暗示逃避与追寻,带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 第三句:“同作危时避秦客”,指出流亡者的无奈与共鸣,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
- 第四句:“此行何似武陵滩”,通过对比,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比作雪,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对仗:如“漾舟”和“雪浪”,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象征:徐福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武陵滩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徐福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对宁静与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东海:象征着广阔与未知,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探寻。
- 徐福: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了人们的奋斗精神。
- 武陵滩:象征着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徐福是为了寻找什么而东渡?
- A. 长生不老药
- B. 财富
- C. 名声
- 诗中比较的美好景象是什么?
- A. 武陵滩
- B. 西湖
- C. 黄河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沉重
- C. 忧伤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乡的美好与宁静。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汪遵的《咏东海》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汪遵更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而李白则多倾向于浪漫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