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门
汪遵 〔唐代〕
晋鄙兵回为重难,
秦师收旆亦西还。
今来不是无朱亥,
谁降轩车问抱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晋国的士兵因战事而退却,秦国的军队也收起旗帜向西撤回。如今这里并不是没有朱亥(朱亥是指晋国的将领),那是谁驾着轿车前来询问过关的事情呢?
注释
- 晋鄙:指晋国的边境地区,常用于形容军队的兵力不足。
- 兵回:指军队撤退。
- 重难:意指战事艰难。
- 秦师:指秦国的军队。
- 收旆:收起旗帜,表示撤军。
- 朱亥:历史上晋国的一个著名将领,带有象征意义。
- 轩车:古代一种高档的车,通常用于贵族或高官出行。
- 抱关:指守卫关口,暗指军事防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朱亥”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晋国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象征着战斗和权力。在诗中提及他,暗示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军事局势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激昂为主,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是国家动乱与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以历史为背景,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追寻。
诗歌鉴赏
《夷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提到“晋鄙兵回为重难”,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艰难与士兵的退却,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提到“秦师收旆亦西还”,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撤退的场景,反映了战局的波动与无奈。
而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追忆,特别是提到“朱亥”,不仅是对历史将领的怀念,也代表了一种失落的英雄情怀。最后一句“谁降轩车问抱关”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局势的疑问与无奈,似乎在感叹英雄已去,国家的未来何在。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历史的追忆,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晋鄙兵回为重难:描述了晋国士兵因战事而退却,展现出战争的艰难。
- 秦师收旆亦西还:秦国军队也同样收旗撤退,表明战局的变化。
- 今来不是无朱亥:提到朱亥,暗示英雄人物的缺失和对往昔的怀念。
- 谁降轩车问抱关:质疑现状,有谁会像昔日那样勇敢前来询问战事呢?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现状进行对比,突出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缺失。
- 象征:朱亥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英雄的理想。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战局与历史人物的关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意象分析
- 兵:象征战争,代表着国家的安危与士兵的命运。
- 旆:旗帜的象征,代表着军队的存在与斗志。
- 朱亥:历史的象征,代表英雄与理想的追求。
- 轩车: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暗示着当今的无奈与希望的渺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亥”是指谁?
a) 晋国的将领
b) 秦国的将领
c) 唐代的诗人
d) 汉代的将领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爱情
b) 国家与历史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情感 -
“谁降轩车问抱关”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疑问与无奈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 a) 晋国的将领
- b) 国家与历史
- b) 疑问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夷门》与《出塞》都涉及战争与历史,但《出塞》强调的是边塞的壮阔与豪情,表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气势;而《夷门》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英雄缺失的忧虑,情感更加内敛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为对《夷门》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