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长城
作者: 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
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
争及尧阶三尺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修建的长城坚固如铁的情景,敌人不敢轻易侵犯到临洮。尽管长城绵延万里,与天际相连,但仍然无法与尧的统治相提并论,后者的高度更显其伟大。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 指秦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 长城: 秦朝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防御能力。
- 蕃戎: 指外族侵略者,这里强调他们对长城的畏惧。
- 临洮: 古地名,在今甘肃省一带,长城的一个重要防线。
- 尧阶: 传说中尧帝的阶梯,象征着古代贤明的统治者。
典故解析:
- 尧: 指尧帝,古代贤明的君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和大德治国的理念。诗中提到尧阶,暗示长城虽然伟大,但与太古的治世相比仍有不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字子明,晚唐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风以雄浑、激昂为主,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通过长城的形象表现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上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咏长城》以长城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长城不仅是一座伟大的防御工事,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汪遵通过“比铁牢”来形容长城的坚固,进一步强调了长城在抵御外敌方面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蕃戎不敢过临洮”,显示了长城的威慑力,使得敌人对其敬畏,增强了国人对长城的信心与自豪感。然而,尽管长城的伟大和雄壮,诗人却以“争及尧阶三尺高”作结,暗示着长城虽高,但与古代明君尧帝的治国理想相比,国家仍需追求更高的目标。
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简练,既展现了长城的壮丽,也表达了对理想政权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通过这短短的四句,汪遵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筑长城比铁牢:以长城的坚固比作铁牢,强调其防御能力。
- 蕃戎不敢过临洮:敌人因长城的威慑而不敢轻易侵犯,显示长城的作用。
- 虽然万里连云际:长城绵延数万里,与天空相连,突显其壮观。
- 争及尧阶三尺高:尽管长城伟大,但与尧帝的治国理想相比却显得不足,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城比作“铁牢”,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提到“万里”,突出长城的宏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长城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防御力量的赞美,同时也对国家治理的理想进行反思,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着民族的团结与抵御外敌的决心。
- 蕃戎:象征外族侵扰与威胁。
- 尧阶:象征着理想的政治与道德标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蕃戎”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外族侵略者
- B. 秦国士兵
- C. 诗人朋友
-
诗中的“尧阶”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理想的治国理念
- C. 自然风光
-
诗人使用什么比喻来形容长城的坚固?
- A. 比水深
- B. 比铁牢
- C. 比山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汪遵的《咏长城》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国家的防御与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风光,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壮丽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为《咏长城》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