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车中竟夜不寐》
时间: 2025-01-01 14:4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车中竟夜不寐》 作者:黄燮清
寻常此际偎香影,消磨画帘灯趣。
昵枕支鬟,携奁照梦,各种温柔难诉。
欢襟易阻。自依恋浮名,便成羁旅。
半夜鞭声,马驮残月出平楚。
花朝弹指过了,怅芳华有限,抛掷尘土。
绮帐闻莺,罗裙斗蝶,往事一天风絮。
窗前翠羽。应诵我年年,惜春诗句。
别恨零星,晓来都化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寻常的时刻,我偎依在香影之中,消磨着画帘和灯下的乐趣。
我倚在枕头上,整理着发髻,手携着香奁照亮梦境,各种温柔的情感无以言表。
欢快的心情容易被阻碍,若是沉迷于浮名,便成了羁旅的旅人。
半夜里,听见马车的鞭声,马儿驮着残月走出平楚的边界。
花朝节已悄然过去,感叹青春有限,抛弃了世间的尘土。
帐内传来莺声,罗裙与蝴蝶翩翩起舞,往事如同一天的风絮。
窗前的翠羽,似乎在诵读我年年所作的惜春诗句。
别离的怨恨如零星般散落,清晨时分都化作了细雨。
注释
- 偎香影:依偎在香气缭绕的影子中,形容柔情似水的环境。
- 昵枕支鬟:亲密地倚靠在枕头上,整理发髻,表示亲密的动作。
- 羁旅:旅途中的羁绊,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 平楚:指平原和楚地,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花朝:指花朝节,春天的节日,象征着青春的流逝。
- 翠羽:窗前的翠色羽毛,象征鸟类,可能暗指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燮清(约1660—约1730),清代诗人,以词曲见长,风格典雅、细腻。其作品多描写生活细节,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感受着浮华与现实的矛盾。通过夜间的独白,表达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的开篇即以“寻常此际偎香影”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极具诗意。紧接着,诗人用“昵枕支鬟,携奁照梦”描绘出一个亲密而梦幻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然而,随着“欢襟易阻”的转折,诗人意识到,浮名和羁旅让人倍感无奈,难以寻回那份纯真的快乐。
“半夜鞭声,马驮残月出平楚”一联,描绘了午夜时分的孤独与旅途的艰辛,象征着人生旅程中的无常与漂泊。词中提到的“花朝弹指过了,怅芳华有限”,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短暂,带有浓厚的惆怅情绪。
结尾的“别恨零星,晓来都化雨”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别的淡淡哀伤,以及对新生的期盼。这首词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内心挣扎,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常此际偎香影:描绘在特定时刻的柔情景象,营造宁静氛围。
- 消磨画帘灯趣:在日常生活中消磨时间,享受灯下的乐趣。
- 昵枕支鬟,携奁照梦:表现亲密关系的温馨细节。
- 欢襟易阻:表明内心的欢快容易遭受外界的阻碍。
- 自依恋浮名,便成羁旅:沉迷于名利,导致内心的漂泊与孤独。
- 半夜鞭声,马驮残月出平楚:描绘夜行的孤独与旅途的艰辛。
- 花朝弹指过了,怅芳华有限:感叹青春流逝,时间无情。
- 抛掷尘土:象征对世俗纷扰的抛弃。
- 绮帐闻莺,罗裙斗蝶:展现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活力。
- 往事一天风絮:回忆往事如风中飞絮,轻柔而易逝。
- 窗前翠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应诵我年年,惜春诗句: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珍惜。
- 别恨零星,晓来都化雨:对离别的哀伤与新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芳华”,强调其短暂。
- 拟人:窗前的翠羽似乎在“应诵”诗句,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昵枕支鬟,携奁照梦”,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青春的怀念、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在浮华与现实生活中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映射出对未来的渴望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影:象征温柔与爱情的美好。
- 残月:代表孤独与思念。
- 花朝: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时光。
- 莺、蝶:代表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 翠羽: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朝”代表什么?
- A. 节日
- B. 诗句
- C. 夕阳
- D. 雨水
-
“欢襟易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难过
- C. 厌倦
- D. 惆怅
-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伤感
- D. 开心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用了更为豪放的风格。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女性对爱情与青春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