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其二 题张砚溪晓风残月图》
时间: 2025-01-14 01:0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杨替写婵娟影,依依送人孤棹。
碎叶笼烟,零花腻雪,点缀断肠词稿。
栖鸦睡了。问莺燕楼台,露凉谁靠。
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
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振触情抱。
独枕支愁,离船守梦,水上一灯寒照。
明星渐少。正酒醒无聊,五更钟到。
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在垂柳的影子下,想象着美丽的月亮,依依不舍地送别孤舟。碎落的叶子笼罩在烟雾中,零星的花瓣如同腻雪一般,点缀着他那令人心痛的诗稿。栖息的乌鸦早已入睡,询问那楼台上的莺燕,凉露之下又是谁在依偎?夜深人静,诗人难以成眠,只能听到远处渔舟的笛声在夜空中飘荡。荒凉的村庄,余音绕耳,风肥月瘦,诗人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独自一人枕着愁苦,守着离船的梦,水面上只有一盏孤灯照亮。天上的明星渐渐稀少,酒醒后的他感到无聊,五更的钟声响起。还有什么能让他销魂呢?唯有画中那春意浓厚的美好。
注释:
- 垂杨:指垂柳,常用来象征柔情与依依惜别。
- 婵娟:美好的月亮,古代常用来形容月色。
- 孤棹:孤独的小船,象征离别与孤独。
- 碎叶与零花:描绘秋冬时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凋零的美感。
- 断肠词稿:指诗人写下的伤心词句。
- 栖鸦:栖息的乌鸦,象征夜的宁静。
- 露凉:清晨的露水,表示凉意。
- 渔笛:渔舟上的笛声,增添了夜的静谧与孤独感。
- 荒村:形容偏僻、荒凉的村庄。
- 残柝:指夜间的更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五更钟到:指凌晨时分,诗人感到夜晚的漫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650-1730),清代诗人,字子昊,号玉山,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流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黄燮清晚年,正值清代盛世,社会繁荣,但个人却常感孤独与离愁,故而通过描写夜景和船舟,展现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齐天乐 其二 题张砚溪晓风残月图》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氛围。诗人以“垂杨替写婵娟影”开篇,生动地描摹出月光下的柔情,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接着,通过“碎叶笼烟,零花腻雪”的描绘,将秋冬的凋零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无奈与伤感。
在“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中,诗人表现出对孤独夜晚的无奈,渔舟的笛声给他带来了些许慰藉,却也加深了他的孤独感。接下来的“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更是将时间与空间的荒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在描绘景色,更在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渴望。最后一句“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以画中春景作为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杨替写婵娟影:用垂柳的影子代替了月亮的影像,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依依送人孤棹:描绘离别的情景,表现出不舍之情。
- 碎叶笼烟,零花腻雪:通过自然景象传达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 栖鸦睡了:夜深人静,乌鸦早已入睡,暗示诗人独自一人。
- 问莺燕楼台,露凉谁靠:诗人询问身边的春燕,表现出对情感依靠的渴望。
- 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夜深人静,渔舟的笛声成了唯一的伴奏。
- 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描绘荒凉的村庄,反映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 独枕支愁,离船守梦,水上一灯寒照:诗人独自一人,守着自己的梦,水面上的孤灯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希望。
- 明星渐少,正酒醒无聊,五更钟到:夜晚渐渐过去,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无聊。
- 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以画中春景作为对比,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垂杨替写婵娟影”,将柳影比作月影,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栖鸦睡了”,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与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情感的深切体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婵娟:代表柔美与离愁。
- 孤棹:象征孤独与离别。
- 碎叶、零花:表现凋零的美感,隐喻诗人的忧伤。
- 渔笛、荒村:突出夜的静谧与孤寂。
- 水灯:象征希望与孤独中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垂杨替写婵娟影”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美好的月亮
C. 柔和的风
D. 宁静的夜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表现出诗人的_____。
-
判断题:诗中“荒村残柝过尽”表明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错)
答案:
- B
- 孤独与无聊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唐代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黄燮清 vs. 辛弃疾: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夜晚的孤独,但黄燮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而辛弃疾则常用豪放的笔调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