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白话文翻译:
我原本是海南的百姓,却寄居在西蜀。忽然跨海而去,就像远行一般。生与死的梦境中,这三者没有好坏之分。知道你我再也见不到,想要离去却又有所留恋。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南民:指作者的家乡居民,海南岛的人民。
- 寄生:在此指寄居、依附于他处,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 平生:一生,终生的意思。
- 生死梦:指人生如梦,生与死都是梦境,表现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君:对友人的称呼,表露对其的亲近和依依不舍。
典故解析:
- “跨海去”:体现了古代人对大海的敬畏与向往,跨海出行常常意味着离别与冒险。
- “生死梦”:反映出道家哲学中对人生无常的看法,人生如梦,生死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称,兼具哲理与情感,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西蜀之际,反映了他对故乡海南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表达了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别海南黎民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未来的迷茫。首句“我本海南民”直抒身世,诗人以自我身份的认同开篇,显示出对故土的归属感。接下来的“寄生西蜀州”则透露出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寄生于他乡的状态使他倍感离愁。
“忽然跨海去”一句,既是对离别的叹息,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人用“譬如事远游”形象地比喻了这次跨海之行,像是一次遥远的旅行,让人感受到远离故土的陌生与孤独。
“平生生死梦”则引入了哲学的思考,生与死的界限在诗人眼中似乎模糊不清,人生如梦,生死皆无常,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洞察与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宿命感。
最后两句“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眷恋与不舍。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流露出人对故乡、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本海南民”:表明身份与根源。
- “寄生西蜀州”: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与漂泊的无奈。
- “忽然跨海去”:突发的变化,象征离别。
- “譬如事远游”:比喻离开的状态,显得生动形象。
- “平生生死梦”:探讨生命的本质,表现出哲学思考。
- “三者无劣优”:无论生死,皆是人生的经历。
- “知君不再见”:表达对友人的惋惜。
- “欲去且少留”:即使想离去,也难以割舍。
修辞手法:
- 比喻:“譬如事远游”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复杂情绪。
- 对仗:“生死梦,三者无劣优”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人对命运的无奈、对友人的依恋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南:象征着故乡与根源。
- 西蜀:异乡的寄居地,体现了漂泊感。
- 海:象征着离别与远行,既有未知也有对故乡的思念。
- 梦: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别海南黎民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海南”象征了什么? A. 归属感与故乡
B. 遥远的地方
C. 生命的无常 -
“平生生死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什么? A. 生命的意义
B. 人生如梦,生死无常
C. 生命的选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别海南黎民表》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对离别的深情,而李白则更表现出一种豪迈与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