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
时间: 2025-01-19 19:10:36意思解释
题金山寺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鸿轻。
白话文翻译
潮水随着暗浪倾斜着雪山,远处的渔舟在明月下钓鱼。桥对着寺门,小路被松林环绕,窗槛前泉水清澈,石头上波光粼粼。绿树在江边显得遥远,晨曦中红霞映照下的海面明亮。远望四周,云雾与水面相接,青翠的山峰上点缀着几只轻盈的鸿雁。
注释
- 潮随暗浪: 潮水随着暗流而动。
- 雪山倾: 雪山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
- 远浦: 远处的港口。
- 钓月明: 在明亮的月光下钓鱼。
- 槛当泉眼: 窗槛前有泉水涌出。
- 霭霭: 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碧峰: 青翠的山峰。
- 鸿轻: 鸿雁轻盈地飞过。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宁静生活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苏轼常常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政治上曾经历多次起伏。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情,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苏轼游览金山寺时的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风光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金山寺位于江南,周围山水秀丽,诗人通过描写金山寺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开头的“潮随暗浪雪山倾”便设置了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潮水的流动与远处雪山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描绘了远处渔舟在月下钓鱼的图景,渔舟的宁静与广阔的水面相映成趣,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描述了金山寺的宁静环境,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感。最后几句描绘了晨曦中的江天景象,绿树、红霞、云水相接,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美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潮随暗浪雪山倾: 描绘潮水在暗浪中流动,映衬出远处的雪山,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 远浦渔舟钓月明: 远处的港口有渔舟在月光下钓鱼,展现了宁静的渔家生活。
- 桥对寺门松径小: 描述寺庙的门前有一座桥,小路被松树围绕,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槛当泉眼石波清: 窗槛前泉水清澈,细腻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到清新。
- 迢迢绿树江天晓: 远处的绿树在晨曦中显得更加生动。
- 霭霭红霞海日睛: 描述海面上的红霞与太阳的辉映,展现自然光辉。
- 遥望四边云接水: 远望四周,云雾与水面相接,形成了广阔的视野。
- 碧峰千点数鸿轻: 青翠的山峰上点缀着飞翔的鸿雁,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 “潮随暗浪”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渔舟”、“松径”、“泉眼”等意象,描绘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山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 象征变幻无常的生命状态。
- 渔舟: 代表宁静的生活与安逸。
- 松径: 代表自然的幽静与清新。
- 泉眼: 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清澈的心灵。
- 红霞: 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渔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钓鱼?
- A. 暴风雨中
- B. 明亮的月光下
- C. 黄昏时分
- D. 清晨的雾中
-
诗中提到的“松径”是指什么?
- A. 松树的小路
- B. 松树的种类
- C. 松树的果实
- D. 松树的高度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金山寺》与王维的《山中杂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但苏轼更加强调生活的宁静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发展史》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