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夜雨独觉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枕上还乡枕上回,更更点点把人催。
雨将苔砌滴到晓,风拣荻帘疏处来。
每到凋年每多感,不教睡眼不曾开。
来宵我识华胥路,莫近茶瓯近酒杯。
白话文翻译:
在枕头上梦回故乡,时光不断催促着人。
细雨滴落在苔藓铺成的台阶上,风从稀疏的芦苇帘中拂过。
每到秋冬时节,总是倍感伤感,让我无法合眼安睡。
今晚我知晓华胥的路,宁愿远离茶杯,靠近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 还乡:回归故乡。
- 更更:形容雨声滴落的细微声音。
- 苔砌:用苔藓铺成的台阶。
- 华胥:指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境界。
- 茶瓯:茶杯。
- 酒杯:酒的容器。
典故解析:
- 华胥路:出自《山海经》,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与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宗道,号白云,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夜雨独觉》创作于秋冬时节,诗人身处于雨夜,思乡情切,心中感慨万千,诗中透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夜雨独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雨夜中思乡的孤独情景。开篇的“枕上还乡枕上回”便是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睡梦中不断回到故乡,表现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随着雨声的滴落,心中的情绪也随之起伏,细雨与苔藓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通过描写雨声的细微,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身感受的敏锐,每一滴雨似乎都在催促着人们的思绪。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感受到的情感愈加浓烈,“每到凋年每多感”,秋冬的凋零更让人感到孤寂与落寞,无法合眼的无奈,展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最后两句转而提及“华胥路”,这是对理想与梦境的追寻,诗人渴望逃避现实的痛苦,选择酒杯来麻痹自己,而非茶杯,这一选择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暗示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嘲讽。
整首诗在宁静的雨夜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还乡枕上回”:表明在梦中回到故乡,反复强调思乡之情。
- “更更点点把人催”:细雨声催促着人,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绪的激荡。
- “雨将苔砌滴到晓”:描绘雨夜静谧的画面,细致入微,突出自然的氛围。
- “风拣荻帘疏处来”:风从稀疏的芦苇帘中吹过,展现夜晚的清冷与孤寂。
- “每到凋年每多感”:每到秋冬时节,诗人倍感伤感,强调季节对情感的影响。
- “不教睡眼不曾开”:秋冬的感伤让人难以入睡,展现内心的挣扎。
- “来宵我识华胥路”:提到华胥,暗示理想与梦境的向往。
- “莫近茶瓯近酒杯”:选择酒杯象征对现实的逃避,表现无奈与反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催促,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雨滴与风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整齐,增添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孤独、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思乡与孤独,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苔砌:代表着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脆弱。
- 华胥路:理想与梦境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茶与酒:分别象征现实与逃避,展现生活的两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胥路”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梦境
- C. 乡村风光
-
诗人在雨夜中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更更点点”描述的是哪种声音?
- A. 风声
- B. 雨声
- C. 鸟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渡》
诗词对比:
- 《夜雨独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但曹勋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而杜甫则直接表达对兄弟的关怀与牵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