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正值寒食节,田里的禾秧已经齐整。
清澈的溪水在三条浅滩中流淌,白鹭在低空中飞行。
祭祀饮酒的心情何在呢?茅草山峰的路我恐怕会迷失。
随时随地都有快乐,哪里不是幽静的栖息之地呢?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禁止生火做饭,人们以冷食祭祖。
- 禾秧:指稻谷等禾本科植物的幼苗。
- 清溪:清澈的小河。
- 三汊:指三条水流交汇的地方。
- 白鹭:一种水鸟,常在水边觅食。
- 禊:指祭祀饮酒的活动。
- 茅峰:指长满茅草的山峰。
- 幽栖:指隐逸栖息的地方,寻求宁静。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此节日的习俗与清明节相近,常用以祭祖和扫墓。诗中提到的“禊饮”与古代祭祀活动相关,表现了节令的氛围与人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与寒食节交替之际,诗人踏上旅途,感受到春日的气息和节日的氛围,蕴含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曹勋的《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诗的开头“客路逢寒食”,立刻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透出了诗人身处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下来的“禾秧出已齐”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禾苗的齐整暗示着丰收的预兆。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白鹭在水面上轻盈飞翔,象征着自由与恬淡。诗人在此刻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美好。然而,转眼“禊饮心何在”,诗人又不禁感到一丝迷茫与惆怅,祭祀活动的意义在此时显得愈发遥远,现实的纷杂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无论身处何地,心中都应怀有乐趣,寻求内心的安宁。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路逢寒食:身在旅途中,正好遇到寒食节,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禾秧出已齐:春天的禾苗整齐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丰收的预兆。
- 清溪三汊浅:描绘了清澈的小溪流淌,增添了诗的自然意境。
- 白鹭一行低:白鹭在水边翱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禊饮心何在:思考祭祀的意义,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惆怅。
- 茅峰路恐迷: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反映了现实的复杂。
- 随时随有乐:无论何时何地,内心总能找到快乐。
- 何处不幽栖: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禾秧出已齐”与“白鹭一行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清溪与白鹭的描写采用了生动的比喻,营造出自然的美景。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节日氛围,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意象分析:
- 禾秧: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清溪: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好。
- 白鹭: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茅峰:暗示着人生的迷惘与寻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日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生火做饭
B. 冷食祭祖
C. 赏花踏青 -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什么?
A. 哀伤
B. 自由
C. 忧愁 -
诗人希望在何处找到乐趣?
A. 只有大城市
B. 随时随地
C. 只有在山里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七》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景象中的宁静与和谐,然而王维更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哲学,而曹勋则通过节日的描绘增添了人文情感,反映了对生命与快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曹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