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1 15:5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六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烛灺铜盘矣。挂絺衣几枝萝薛,晚风吹起。猿笛雁筝声拉杂,一带天河斜指。
论甲子大夫强仕。不信东方编贝稳,笑昌黎早落期期齿。
浑未免聊复耳。饥驱我亦愁无底。
揖诸侯人呼上客,自称狂士。十载黄齑酸到骨,嚼出宫商角徽。
丰年少甘为荡子。大噱仰天天也闷,肯登堂浪进先生履。
沦落感竟如此。
白话文翻译
蜡烛在铜盘里燃烧,挂着丝绸衣裳的几枝萝薇在晚风中摇曳。猿的笛声与雁的筝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天河斜指着远方。
谈到甲子,官员和权贵都在此。我不相信东方的编贝会稳固,嘲笑昌黎早已满口落齿。
我仍旧不得不聊以自慰。饥饿驱使我,愁苦无止境。
向诸侯致意,呼唤上客,自称为狂士。十年间,一直吃着黄齑,酸到骨头,嚼出宫商角徽的音韵。
丰年时却甘愿做个荡子。大笑仰天,心中怨闷,谁愿意登堂入室,进你的门。
沦落到如此境地,心中感慨不已。
注释
- 烛灺:蜡烛燃烧的样子。
- 铜盘:用铜制成的盘子,诗中指放蜡烛的器具。
- 萝薛:指萝卜和薜荔,形容植物。
- 猿笛:猿的笛声,形容自然的声音。
- 甲子:指六十年一个周期,古代用以记时。
- 昌黎:指唐代诗人韩愈,因其早逝而被提及。
- 黄齑:指一种简陋的食物,象征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诗人,字德明,号穷庐,晚号逸舟,江南人氏。生平经历坎坷,曾有过仕途的追求但未能如愿。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的境遇与对社会的观察,风格古朴而含蓄。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时政失望,寄情于山水和朋友间的聚会,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首《贺新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诗开头用“烛灺铜盘矣”引入,点出夜晚的氛围,随后以“晚风吹起”描绘出一种轻柔的自然环境,仿佛让人沉醉其中。接着,诗人以猿笛与雁筝声的交杂,营造了一种音韵的和谐与错落,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纷扰与不安。
“论甲子大夫强仕”一句,诗人借助甲子的象征,表达对官场的无奈与嘲讽。不信东方编贝稳,笑昌黎早落期期齿,更是对时事的不满与对历史人物的讽刺,突显了作者的孤独与不屈。
“饥驱我亦愁无底”直白地道出生活的艰难,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助与困扰。后面的“十载黄齑酸到骨”,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苦涩描述,也是对生活理想的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最后以“沦落感竟如此”收尾,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烛灺铜盘矣:夜晚的蜡烛燃烧在铜盘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挂絺衣几枝萝薛,晚风吹起:描写了傍晚的自然景象,带有一丝清新的气息。
- 猿笛雁筝声拉杂:自然的声音交织,表现出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 论甲子大夫强仕:提到官场,反映出对权贵的不屑。
- 不信东方编贝稳,笑昌黎早落期期齿:对历史人物的讽刺,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饥驱我亦愁无底:表达生活的艰辛与心中的愁苦。
- 十载黄齑酸到骨:十年的贫苦生活已深入骨髓,表现出长久的困顿。
- 丰年少甘为荡子:即便在丰年也愿意做个自由的浪子。
- 大噱仰天天也闷: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现实的调侃。
- 肯登堂浪进先生履:不愿意进入权贵的圈子,表现出一种反叛的精神。
- 沦落感竟如此:最后总结,感叹自己的境遇。
修辞手法
- 比喻:“黄齑酸到骨”比喻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 对仗:如“猿笛雁筝声拉杂”中声音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对昌黎的嘲笑,体现了诗人的不屈与自嘲。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失落,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火: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同时又暗示着脆弱。
- 晚风:描绘自然的宁静,反衬出内心的烦闷。
- 猿笛雁筝:自然音响的复杂性,象征着生活的多变与不安。
- 黄齑:象征贫困与艰难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烛灺铜盘矣”中,“烛”指的是什么? A. 照明的工具
B. 食物
C. 音乐 -
诗中提到的“昌黎”是谁? A. 诗人
B. 官员
C. 唐代诗人韩愈 -
“饥驱我亦愁无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愁苦
C. 自由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感受。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蒋士铨的《贺新郎》: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自由的情感,但李白更为豪放,而蒋士铨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