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事》

时间: 2025-01-16 21:28:58

心不融明遂启疑,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试问诸公知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不融明遂启疑,
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
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
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
试问诸公知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心中没有融通的智慧,自然会生出疑惑;事情的源流和结果在交错中奔涌而来。山谷里何曾听见有人呼唤,岸边又有多少次是船只自己移动。直与弯的道理万千,清晰得如同镜子;是非对错的判断,一着不慎便如同棋局中的失误。磨炼内心,去掉杂念,谁能够真正做到?请问你们这些人,是否明白这一切?

注释:

  • 融明:心中明理而融通。
  • 源流:事情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交驰:交错奔流,形容事情复杂且变化迅速。
  • :山谷,通常指自然环境。
  • 枉直:指事情的对与错、正与邪。
  • 磨心:磨炼内心的道德品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棋”可能暗示了中国古代围棋的深邃哲理,围棋讲求策略和对局的深思熟虑,形象地表达了人世纷扰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反映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启蒙的时期,诗人以此表达对世事的思考与人心的迷惑,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述事》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类行为的观察,表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指出心中无明,容易引发疑惑,紧接着又分析了事情的发展和变化,呈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诗中“谷何尝响人相唤,岸几曾行舟自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后半部分的“磨心拔去谁能转”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探讨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应如何保持理智与清醒。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激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不融明遂启疑:心中不明,便会产生疑惑。
  2. 源流本末致交驰:事情的发展与起源交错,变化迅速。
  3. 谷何尝响人相唤:山谷里何曾有人呼唤。
  4. 岸几曾行舟自移:岸边又有多少次是船只自己移动。
  5. 枉直万端明似镜:事情的对与错如同镜子般清晰。
  6. 是非一著错如棋:判断是非对错,失误就如同棋局。
  7. 磨心拔去谁能转:内心的修炼,去除杂念,谁能做到?
  8. 试问诸公知不知:请问你们是否明白这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的明亮比作融通,反映了内心的状态。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人心的迷惑与世事的复杂,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状态。
  • :自然环境的象征,代表人类的孤独与渺小。
  • :象征人类的活动与努力。
  • :象征人生的复杂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心不融明”,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心中明亮
    B. 心中无明
    C. 心灵平静

  2. “磨心拔去谁能转”中的“磨心”指的是什么? A. 磨练内心
    B. 磨刀
    C. 心灵的痛苦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探讨人生哲理
    C. 描绘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述事》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哲理,但前者更为内敛,后者则更为豪放,体现了不同的思想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华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