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子光双溪阁》

时间: 2025-01-01 20:29:38

倚天华栋俯长洲,渺渺双溪一槛秋。

匹马问津迷去客,乱帆分港竞归舟。

花飘两洞红交浪,影落三山翠合流。

清夜鸣榔何处曲,冷光平泛玉帘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杨子光双溪阁
倚天华栋俯长洲,
渺渺双溪一槛秋。
匹马问津迷去客,
乱帆分港竞归舟。
花飘两洞红交浪,
影落三山翠合流。
清夜鸣榔何处曲,
冷光平泛玉帘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视长洲的美丽景色,眼前的双溪在秋日的薄雾中显得格外迷离。一个骑马的旅客在问路,却迷失了方向;港口里,各种帆船在竞争着归航。花瓣随风飘落,两岸的红花与浪花交织在一起,水面上映照着三座青山。夜深了,清脆的榔声在何处回响?冷冷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上,宛如玉钩般闪烁。

注释:

  • 倚天:指高耸的屋檐,与“华栋”相呼应,形象地描绘出阁楼的高大。
  • 长洲:长洲是指长长的岛屿或陆地,形容景色的广阔。
  • 渺渺: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给人一种秋天朦胧的感觉。
  • 匹马问津:一个人骑马询问渡口的情景,表现出旅人迷路的无奈。
  • 乱帆:形容港口中船只繁多,帆布随风张扬,忙碌的景象。
  • 鸣榔:榔是乐器,形容夜晚的音乐声。
  • 玉帘钩:用“玉”形容月光的清冷和美丽,给人一种清雅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双溪阁时,旨在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思考。这种背景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风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倚天华栋俯长洲”,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视角,俯瞰大自然的壮丽。接着通过“渺渺双溪一槛秋”,描绘出秋日的宁静与柔美,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匹马问津迷去客”一语,生动地勾画出一个孤独的旅者,迷失在这秋色之中,似乎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这里的“乱帆分港竞归舟”,则表现了世间的繁忙与竞争,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比,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而后两句“花飘两洞红交浪,影落三山翠合流”,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意象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则将诗歌引向了夜的宁静与思索,清夜的榔声和冷光下的水面,如同诗人思绪的延展,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清新与淡雅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情感与自然统一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天华栋俯长洲: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长洲的美景,展现了高远的视野与壮观的景象。
  2. 渺渺双溪一槛秋:双溪在秋日的薄雾中显得模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3. 匹马问津迷去客:一个骑马的旅人向渡口询问,却迷失了方向,表现出孤独与迷惘。
  4. 乱帆分港竞归舟:港口中各种船只在拼命归航,显示出忙碌的生活画面。
  5. 花飘两洞红交浪:花瓣随风飘落,与浪花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6. 影落三山翠合流:三座青山的影子在水面上交错流动,展现了水与山的和谐。
  7. 清夜鸣榔何处曲:夜晚的榔声在何处回响,带有思索的意味。
  8. 冷光平泛玉帘钩:冷冷的月光洒在水面,形如玉钩,构成了夜的静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冷光平泛玉帘钩”,将月光比作玉钩,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花飘”与“影落”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洲: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气息。
  • 双溪:寓意着流淌不息的时间与生命的延续。
  • 匹马:代表着孤独与旅途的探索。
  • 乱帆:象征着纷繁复杂的生活与竞争。
  • 清夜:代表着宁静与思索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倚天华栋”中的“华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建筑材料
    B. 高大的屋檐
    C. 诗人名字
    D. 风景

  2. 诗中“匹马问津迷去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寂寞与迷惘
    C. 自信
    D. 忧郁

  3. “冷光平泛玉帘钩”中的“冷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廖刚的《题杨子光双溪阁》更注重描绘动态的景象与生活的繁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静谧的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