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时间: 2025-01-14 12:35:50

空烦社友问何如,筋力犹堪月下锄。

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

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与居。

独立西现人自老,枉悲宋玉不关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
方岳 〔宋代〕
空烦社友问何如,筋力犹堪月下锄。
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
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与居。
独立西现人自老,枉悲宋玉不关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处境的感慨。他感到朋友常常问他过得如何,而自己依然能在月光下耕作。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屈膝乞求谋生之道,因长时间看书而伤了眼睛。诗人提到一位山中老翁常常如此生活,自己所追求的道理却无人共鸣。他独自站在西边,感到岁月渐老,心中感叹,像宋玉那样的悲伤与自己无关。

注释:

  • 社友:指朋友或同伴,社交圈中的人。
  • 筋力:指体力或劳动的力量。
  • 折腰:比喻低下身段,卑微地向他人请求。
  • 缘书损目:因阅读书籍而伤害眼睛,形容长时间读书的辛劳。
  • 山翁:指山中老者,象征一种生活状态。
  • 寂寥:孤独、冷清,形容内心的空虚感。
  • 宋玉:战国时期的著名辞人,以悲伤的情感著称,诗人用他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生活困顿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面对现实困境的心态。

诗歌鉴赏:

《偶题》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诗中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诗人以轻松的口吻回应朋友的关心,表面上看似乐观,实际上却隐含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月下锄地的意象,既有辛勤劳动的真实写照,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直面生存的艰辛,为了生计不得不向他人乞求,表现出一种被迫的卑微。长时间的读书损伤了他的眼睛,这里不仅是对身体的描写,更是对精神追求的隐喻,象征着知识与生存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诗人引入了山翁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强调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感。对宋玉的提及,既是自我情感的投射,也暗示着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增强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而在内容上则充满了个人的思考与情感,展现了方岳作为一位宋代士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烦社友问何如:朋友问我过得怎样,显得有些无聊。
  • 筋力犹堪月下锄:但是我仍然能在月光下劳作,显示出我的体力。
  • 为米折腰长乞米: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屈身乞求米粮。
  • 缘书损目苦观书:因为长时间看书而伤了眼睛,形容读书的辛苦。
  • 山翁迂阔每如此:像那位山中的老翁,生活得很悠闲。
  • 吾道寂寥谁与居:但我所追求的道理却是孤独的,没人能与我同行。
  • 独立西现人自老:我独自站在西边,感到自己在慢慢老去。
  • 枉悲宋玉不关渠:像宋玉那样的悲伤与我无关,表达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如“筋力犹堪月下锄”“为米折腰长乞米”等。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折腰乞米”,增强了诗意。
  • 象征:山翁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而宋玉则象征内心的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哲学思考,反映出士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苦闷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清幽与孤独,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着辛勤的劳作,反映出对生存的追求。
  • :象征着生存所需,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象征着知识与理想,反映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山翁: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友”指的是: A. 朋友
    B. 亲戚
    C. 陌生人
    D. 同事

  2. “筋力犹堪月下锄”中“筋力”指的是: A. 精神
    B. 劳动的力量
    C. 体力
    D. 意志

  3. “缘书损目苦观书”中的“损目”是什么意思? A. 受伤的眼睛
    B. 视力下降
    C. 眼睛疲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偶题》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然而方岳的孤独感更为明显,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自我价值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