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

时间: 2025-01-17 09:33:00

雨宿疏篷不耐閒,苹花菰叶老江干。

鹭飞欲下忽惊起,秋水新添一寸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宿疏篷不耐閒,
苹花菰叶老江干。
鹭飞欲下忽惊起,
秋水新添一寸寒。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我躲在稀疏的篷下,觉得无聊不堪;
水面上的蒲苇花和菰叶在江边显得老态龙钟。
白鹭飞来准备降落,忽然受到惊扰又飞走;
随着秋水的上涨,江水又添了一寸寒意。

注释

  • 疏篷:稀疏的篷布,指在雨中遮蔽的地方。
  • 不耐閒:指心情烦闷,无法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苹花:水面上的蒲苇花,象征着水边的植物。
  • 菰叶:指水生植物菰的叶子,通常生长在水边。
  • 鹭飞:白鹭鸟飞来,常见于水边。
  • 惊起:被惊吓而飞起,表明环境的变化。
  • 秋水:秋天的水,通常清冷,给人以寒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鹭,古代文人常用其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常与水景相伴,形成优雅的意象。鹭飞的意象在诗中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动气息,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飘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方岳的游历或闲居之际,描写了在雨天的孤独与自然景观的细腻变化,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宿》是一首描绘秋雨中的自然景象及诗人内心感受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天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烦闷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边画面。开头两句通过“疏篷”和“苹花菰叶”描绘出一种清冷、略显萧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雨中独处的孤独感和无所事事的无聊。随着情节的推进,白鹭的飞起又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这是自然界生灵的活泼与诗人内心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秋水新添一寸寒”不仅道出了秋水的寒意,更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愁苦与清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宿疏篷不耐閒:诗人躲在稀疏的篷下,内心感到无聊与烦闷。
  2. 苹花菰叶老江干:水边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衰老,暗喻着自然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3. 鹭飞欲下忽惊起:白鹭本欲降落,却因突如其来的动静而飞起,表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变幻。
  4. 秋水新添一寸寒:秋水的上涨带来了寒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水”比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冷。
  • 拟人:鹭飞的动作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使得整体韵律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篷:象征着孤独、避难的状态。
  • 苹花、菰叶:自然景物的衰老,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 :象征自由与高洁,寓意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秋水:传达出孤寂与寒冷的情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疏篷”指的是什么? A. 竹篱笆
    B. 稀疏的篷布
    C. 木屋
    D. 车棚

  2. 诗中“鹭飞欲下”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惊慌
    C. 喜悦
    D. 伤心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绘春天
    B. 表达孤独与感伤
    C. 赞美夏日
    D. 讲述故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唐代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方岳的《雨宿》与白居易的《夜雨寄北》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反映,后者则通过夜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但在表达焦点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