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钓 寒夜》

时间: 2025-01-04 07:24:42

灯明翠幄。

离愁今夜偏恶。

坐看结双花、镇寂寞。

成担阁。

教侍儿剪却,何曾着。

把薰笼自摸。

睡时又怕,被儿也不单薄。

模糊旧约,揉碎花笺嚼。

听尽三更柝。

鸡声咿喔,又萧萧雪落。

意思解释

垂丝钓 寒夜

原文展示:

灯明翠幄。离愁今夜偏恶。坐看结双花镇寂寞。成担阁。教侍儿剪却,何曾着。把薰笼自摸。睡时又怕,被儿也不单薄。模糊旧约,揉碎花笺嚼。听尽三更柝。鸡声咿喔,又萧萧雪落。

白话文翻译:

灯火明亮,帷帐翠色。今夜的离愁特别难熬。坐在这里看那双花盛开,却无法驱散心头的寂寞。成担阁(指沉重的心情),让侍女剪去那些花,何曾对我有所帮助。只得把熏香笼拿在手中,怕在梦中又会被惊醒,独自感到无比寒凉。模糊的旧约,像是把花笺揉碎后咀嚼。听尽了三更的更鼓,鸡叫声此起彼伏,窗外又是萧萧雪落。

注释:

  • 翠幄:指绿色的帷帐,象征着温暖和安宁。
  • 离愁:分别时的忧愁与思念。
  • 双花:象征着美好与团圆,但在此却成了寂寞的对照。
  • 薰笼:用香料熏制的香笼,象征着美好的气息。
  • 三更:夜深的时候,指午夜时分。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离愁”与“雪落”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以及冬季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冬夜晚,诗人身处寂静之中,思念远方的人,情感愈发浓烈。寒夜的孤独与思念交织,形成了诗中深沉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垂丝钓 寒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描绘了明亮的灯火和翠色的帷帐,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但随即转入“离愁”的主题,突显了内心的孤寂。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窗前,任凭思绪飘荡,双花的美丽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寂寞。将“薰笼”与“旧约”相结合,传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最后,随着“鸡声”和“雪落”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的静谧与寒冷,以及诗人心中的不安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明翠幄”:描绘了一个温暖而美好的环境,但接下来则转入忧愁的情感。
    • “离愁今夜偏恶”:直接表明了诗人在此夜的离愁之苦。
    • “坐看结双花镇寂寞”:双花象征团圆,诗人却只能坐看,无法改变孤独。
    • “教侍儿剪却”:诗人无奈地让侍女剪去花朵,试图摆脱思念的困扰。
    • “模糊旧约”:指对往昔的回忆模糊不清,夹杂着悲伤。
    • “听尽三更柝”:深夜的更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灯明翠幄”和“离愁今夜”,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雪、鸡声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沉,体现了孤独的寒夜对人的心理冲击。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在诗中却与孤独相对。
  • 双花:象征团圆与美好,但在此却是寂寞的映衬。
  • 雪落:代表寒冷与孤寂,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沈谦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离愁今夜偏恶”中的“离愁”指的是什么?

    • A) 对金钱的忧虑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自然的感慨
  3. 诗中提到的“薰笼”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寂寞的心情
    • C) 温暖的气息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C) 明代
  2. B) 对亲人的思念
  3. C) 温暖的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写孤独的夜晚,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以月光为背景,展示亲情与思念,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