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 本意》
时间: 2025-01-19 12:45:3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夜雨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小楼细袅愁丝绿,
和烟扶上庭竹。
飞来檐瓦响,
都泻作奔浑秋瀑。
雨肥越显孤灯,
展夜衾欲睡难熟。
别院弦柱促,
正滚入淋铃哀曲。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中,细雨如丝般轻柔地飘洒,
伴随着烟雾,轻扶着庭前的竹子。
屋檐上飞来的雨声,
恰似奔腾而下的秋水瀑布。
雨水越大,孤独的灯光越显得明亮,
夜深了,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
隔壁院子的琴声急促,
正如雨水淋淋中流出的哀伤曲调。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楼: 小型的楼房,暗指诗人的居所。
- 愁丝: 形容忧愁如丝般细腻。
- 和烟: 与烟雾相伴,描绘出朦胧的环境。
- 檐瓦: 房屋的屋檐和瓦片。
- 奔浑秋瀑: 比喻急速而下的雨水,似秋季的瀑布。
- 灯: 这里象征孤独与思念。
- 衾: 被子,夜晚的卧具。
- 弦柱: 弦乐器的柱子,引申为弹奏乐器。
- 淋铃哀曲: 形容琴声如雨声般清脆,且带有哀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雨、灯、琴声等意象,均在古典文学中与情感、孤独、思念等主题密切相关。雨夜常用以渲染气氛,表达内心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60-1730),字景星,号白云,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值秋夜,诗人可能正经历离别或孤独的情感,借助秋雨的意象表达其内心的苦闷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雨》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内心感受相结合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小楼、细雨、庭竹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场景。细雨如愁丝轻拂,似乎在暗示诗人的内心愁苦。飞来的雨声与屋檐的碰撞声,巧妙地比喻成奔腾的瀑布,显示出雨势的猛烈,也象征着情感的奔放与无法抑制。
接下来,诗人通过“雨肥越显孤灯”的句子,表现出在雨夜中独自一人的孤独感,孤灯的明亮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体现出一种深切的情感。最后两句提到“别院弦柱促”,使得整个诗歌情感达到高潮,琴声与雨声交织,形成一种幽怨的氛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不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通过秋雨、孤灯、琴声等元素,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楼细袅愁丝绿: 小楼中细雨飘洒,营造出一种忧愁的气氛。
- 和烟扶上庭竹: 雨水与烟雾交融,轻轻抚摸着庭院中的竹子,增添了柔和的意境。
- 飞来檐瓦响: 雨滴撞击屋檐,发出清脆的声响,象征着秋雨的急促。
- 都泻作奔浑秋瀑: 雨水倾泻而下,如同奔腾的瀑布,意象十分生动。
- 雨肥越显孤灯: 大雨使孤独的灯光显得更加明亮,暗示诗人的孤独。
- 展夜衾欲睡难熟: 夜深了,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表现出内心的烦躁。
- 别院弦柱促: 隔壁院子的乐器声急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
- 正滚入淋铃哀曲: 琴声如雨声般清脆,带有悲伤的情调。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雨水比作奔流的瀑布,形象生动。
- 拟人: 雨水与烟雾的交融,构建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秋夜雨》主要表达了孤独、思念与愁苦的情感,借助秋夜的雨声与灯光的映衬,表现出诗人在孤独夜晚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 象征忧伤与思念。
- 孤灯: 代表孤独与思考。
- 竹子: 象征坚韧与清雅。
- 琴声: 传达情感的寄托与思念的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夜雨》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维崧
- D. 白居易
-
诗中“飞来檐瓦响”描绘的是?
- A. 风声
- B. 雨声
- C. 人声
- D. 狗吠
-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着什么?
- A. 明亮
- B. 温暖
- C. 孤独
- D. 悲伤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比较《秋夜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均以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陈维崧的作品更显孤独与思念,而杜甫则带有对春天希望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