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某一时刻,某些谋略和计划刚刚施行时,谁能想到君王会对贾谊如此冷淡。即使贾谊的爵位很高,但他的言论却被全然废弃。自古以来,像贾谊这样的人,难道不止万公卿之多吗?
注释:
- 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谋议:指谋划和议论。
- 施行:实施、执行。
- 君王:指统治者或皇帝。
- 薄:冷淡、轻视。
- 爵位:封爵的地位。
- 言尽废:指言论被完全否定或废弃。
- 古来:自古以来。
典故解析: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其辞章优美和政治见解深刻著称。他在历史上因被贬谪而受到冷落,但他的才华与见识被后世所推崇。此诗正是以贾谊为引,反映出政治环境对人才的冷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提倡“新法”,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
创作于王安石在位期间,正值其进行政治改革之时。诗中以贾谊为例,表达了对君主冷遇人才的不满,反映了社会对贤才的忽视,寓含了诗人对政治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贾生》通过贾谊的遭遇,揭示了历史上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物在权力游戏中的悲剧命运。开头的“一时谋议略施行”即暗示了政治形势的瞬息万变,接着转向对贾谊的冷落,突显出即便是拥有高爵的贤士也难免被抛弃的命运。全诗用词简练,情感深沉,尤其是“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既总结了历史上贤才未被重用的普遍性,又加强了贾谊遭遇的特殊性。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悲剧感。王安石对贾谊的惋惜与呼唤,折射出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贤才遭遇的不平与愤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时谋议略施行:指当时一些政策或计划刚刚开始实施。
- 谁道君王薄贾生:谁能想到君王会如此冷落贾谊。
- 爵位自高言尽废:即使贾谊的爵位很高,但他的言论却被完全否定。
- 古来何啻万公卿:自古以来,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止万公卿,意在强调其遭遇的普遍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高爵与被废的对比,增强了贾谊遭遇的悲剧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冲击力。
- 排比:通过“爵位自高”和“言尽废”的排比,强调了贾谊的矛盾处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贾谊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冷落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政治环境的不公。王安石借此诗发出对贤才的呼唤,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贾生:象征历史上被忽视的贤才。
- 君王:代表权力与统治者。
- 爵位:象征地位与权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在权力面前,才华与地位并不总能保障一个人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贾谊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君王”对贾生的态度是: A. 尊重
B. 冷淡
C. 崇拜
D. 无所谓 -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A. 对贾生的赞美
B. 对人才被冷落的惋惜
C. 对政治的支持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贾生》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反映历史与个人遭遇的作品。后者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而前者则集中在对人才被冷落的深思与批判。两者都显示出诗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无奈与惋惜。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汉代文学与贾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