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

时间: 2024-12-29 03:03:41

译案多年润法音,性根虽钝信根深。

无明不起冤亲等,应有龙天证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
作者: 夏竦 〔宋代〕

译案多年润法音,性根虽钝信根深。
无明不起冤亲等,应有龙天证此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法音传承的理解与思考。尽管性根愚钝,但信仰的根基却是深厚的。无明的存在不会让冤屈和亲近的关系产生,应该有龙天的力量来证明内心的真实。


注释

字词注释

  • 译案:指翻译的文本或案卷。
  • 润法音:意指对法音的滋润和传播。
  • 性根:指人的本性或根性。
  • 信根:信仰的根基。
  • 无明:指无知或迷惑。
  • 冤亲:指冤屈和亲近的关系。
  • 龙天:指龙和天,常用来指代神灵或佛教的护法。

典故解析
“龙天”在佛教中常用来指代保护法门的神灵,象征着佛法的正义与力量。诗中提及的“冤亲”等,反映了佛教中对因果法则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君美,号思庐,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出对佛教的深入思考与理解,风格典雅,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夏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法音的传播和信仰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修行体会。


诗歌鉴赏

《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是一首蕴含深厚佛教思想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对法音的阐述,表达了对信仰的执着与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尽管自觉性根愚钝,然而正因信根深厚,才使得其对佛法的理解与追求更加坚定。诗中提到的“无明不起冤亲”等句,揭示了人们内心的迷惑与痛苦,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无明所带来的冤屈与亲近的关系,正是人们在修行路途中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应该通过内心的觉悟和龙天的护佑来超越。整首诗不仅是对自身修行的反思,也是在提醒信众在修行路上应当保持坚定与清醒。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夏竦将佛教思想与个人感悟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译案多年润法音”:多年翻译与传承佛法的音声,滋润着内心世界。
  • “性根虽钝信根深”:尽管本性愚钝,但信仰的根基却深厚。
  • “无明不起冤亲等”:无明的存在不会引起冤屈和亲近的关系。
  • “应有龙天证此心”:应当有神灵来证明内心的真诚。

修辞手法

  • 对比:性根与信根的对比,突出信仰的重要性。
  • 隐喻:无明与冤亲的隐喻,表达内心迷惑带来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信仰与修行,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对佛法的执着,呼唤信众在修行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音: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播。
  • 信根:象征着内心的信仰与执着。
  • 无明:象征着迷茫与困惑。
  • 龙天:象征着信仰中的保护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信根”主要指什么?
    A. 个人的性格
    B. 信仰的根基
    C. 社会的责任

  2. “无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迷惑与无知
    C. 亲情

  3. “龙天”指的是哪个文化中的神灵?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中表现出对人生苦楚的感慨,而《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则是在探讨信仰与内心的觉悟。两者在表达情感上虽有不同,但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