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前题 三叠前韵》
时间: 2025-01-01 11:5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前题 三叠前韵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小酌听鹂酒。忆断帘伊人曾见,睇真宜否。藐昭花前尽流盼,消尽陈思八斗。合付与多情欧九。烟缕千条瓜步水,做青青曾媚平山守。横塘曲试翘首。簸钱堂上娇娃走。畅好是初三月后,东风垂手。比似梧宫宫中见,只合西眉承受。应栽向女儿港口。春色撩人无赖甚,只梨涡双颊堪为丑。金缕影当窗牖。
白话文翻译
小酌一杯,听着黄鹂唱着酒歌。回忆起曾见的那位佳人,目光是否依旧如昔?在花前盼望的心情已尽,消散了往日的思念。将这情感交给那多情的欧九。烟雾缭绕的水面上,青葱的身影曾在平山守候。试着在横塘曲边翘首以盼。钱堂上娇嫩的女子走过,真好像是初春三月,东风轻拂。比起宫中梧桐的景象,似乎只有合适的眉目才能承受。应当向女儿港口种下花朵。春色撩人,让人无奈的是,只有那梨涡双颊显得丑陋。金缕的影子在窗前摇曳。
注释
- 小酌:指小口喝酒。
- 鹂:黄鹂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声响。
- 睇:注视、看。
- 藐:轻视、忽视。
- 昭花:指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鲜艳和美好。
- 欧九:可能是指某位多情的诗人或友人。
- 瓜步水:形容水面如丝般柔美。
- 平山:可能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横塘曲:指横塘岸边的曲折小路。
- 娇娃: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
- 女儿港口:比喻适合女子栖息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本,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情感细腻,风格柔美,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金缕曲》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常在酒楼、园林中作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黄鹂鸟声的聆听和对佳人的回忆,深刻地描绘了一个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春日的柔美景象和内心的思绪,词人以“酒”为引,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与渴望。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景物,如“烟缕”、“瓜步水”等,赋予了词作一种轻盈的意境,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情感的流动。同时,诗人用“金缕影当窗牖”这一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整首词在抒情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叶绍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酌听鹂酒:小口饮酒,听着黄鹂的歌声,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忆断帘伊人曾见,睇真宜否:回忆起在帘下见过的佳人,心中不禁想,她现在是否仍然美丽?
- 藐昭花前尽流盼,消尽陈思八斗:在花前的思念已尽,过去的思绪也逐渐消散。
- 合付与多情欧九:这些思念的情感应当交给多情的朋友。
- 烟缕千条瓜步水:水面烟雾缭绕,形成千丝万缕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 做青青曾媚平山守:似乎青葱的身影曾在平山守候过。
- 横塘曲试翘首:在横塘的曲折小路上,试图翘首以盼。
- 簸钱堂上娇娃走:描绘一个娇美的女子在钱堂上走过,生动而美丽。
- 畅好是初三月后,东风垂手:春天的三月后,东风轻拂,一切生机勃勃。
- 比似梧宫宫中见,只合西眉承受:与宫中梧桐的美景相比,只有适合的眉目才能承受这样的美丽。
- 应栽向女儿港口:应当在女儿港口种下花朵。
- 春色撩人无赖甚,只梨涡双颊堪为丑:春色让人心动,然而只有那梨涡双颊显得有些丑陋。
- 金缕影当窗牖:金色的影子在窗前摇曳,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瓜步水”比喻水面柔美。
- 拟人:如“春色撩人”,将春色拟人化,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娇娃走”和“东风垂手”,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佳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往时光的珍惜。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鹂:象征美好声音和春天的生机。
- 花前:代表爱情和美好回忆的地方。
- 平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安逸。
- 女儿港口:寓意着温柔和适合女子栖息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缕曲》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叶绍本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娇娃”指的是: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诗人的母亲
- C. 一只小动物
-
“金缕影当窗牖”表达的情感是: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往事的怀念
- C. 对风景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叶绍本《金缕曲》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主题:两首词都围绕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叶绍本更注重春天的意象和对佳人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多描写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风格:叶绍本的词清新流畅,意象自然;李清照则更显婉约细腻,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绍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