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东沿西溯浙江津,
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
隔船招手认乡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浙江水域上行舟的情景,东行西归,白天黑夜不停地往来。诗人上岸时牵着小船的桅杆,推着年幼的孩子,隔着船只向熟悉的乡亲招手。
注释:
字词注释:
- 沿:沿着,顺着。
- 溯:逆流而上。
- 浙江津:指浙江的渡口。
- 牵樯:牵着船的桅杆。
- 推稚子:推着小孩子。
- 招手:挥手示意。
- 认乡人:认出或叫唤乡里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展现了宋代水乡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民间的亲切感与乡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浙江期间,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乡人情谊的珍视,反映了当时的水乡生活场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诗中描绘了行舟的过程,东沿西溯的来回,营造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诗人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水乡的宁静与恬淡,似乎能够听见船儿轻轻划过水面的声音。
从情感上看,诗人不仅在描绘自然的美,也在传达对亲情的眷恋。无论是牵着小船的桅杆,还是隔船招手的行为,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联系。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是杨万里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沿西溯浙江津:写舟行于浙江,东行西归,展现了水乡的秀美与流动感。
- 去去来来暮复晨:反复的舟行,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循环。
- 上岸牵樯推稚子:描绘诗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体现家庭的温情。
- 隔船招手认乡人: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互动,突显乡村的温暖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形成韵律感。
- 意象:舟、孩子、乡人,均为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人情与自然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自由与流动,体现了水乡的特点。
- 孩子:象征着纯真与希望,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 乡人:象征着乡情与人际关系,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浙江津”指的是: A. 浙江的渡口
B. 浙江的城市
C. 浙江的山脉
答案:A -
诗中“牵樯推稚子”中的“稚子”指的是: A. 老人
B. 小孩
C. 动物
答案:B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亲切温暖
C. 疲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江南春》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生活细节,展现人情味,而杜甫则侧重于对江南春景的宏观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