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午》

时间: 2025-01-19 21:53:26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元日午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雨余赤日尚如炊,
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
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
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
焚香清坐读唐诗。

白话文翻译

雨后,赤日依旧炽烈,像是在煮东西一样;
正午时分,青荫却不肯移动。
蜜蜂飞过,却无花可采,粮食断绝;
蚂蚁行走,遇水阻碍,无法归巢。
今天大家说是中元节,
可是天气却比初伏时还要热。
小园中追求凉爽,却仍然感到炎热,
我点香静坐,阅读唐诗。

注释

  • 中元节: 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祭奠祖先和亡灵。
  • 赤日: 形容太阳很热,像火一样。
  • 亭午: 指正午时分。
  • 青阴: 指树荫或阴凉处。
  • 蜂过无花: 蜜蜂飞过却没有花朵,暗示缺乏生机。
  • 绝粮道: 形容蜜蜂因无花而失去食物来源。
  • 遏归师: 形容蚂蚁因水而无法回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元节前后,正值夏季,作者通过描绘天气炎热、自然景象和节日氛围,表达了对时节变化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进行祭祀的传统。

诗歌鉴赏

《中元日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季中元节的景象,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节日的氛围。开篇以“雨余赤日尚如炊”描绘了雨后天气的湿热,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接着“亭午青阴不肯移”则通过对比展现出正午阳光的刺眼与阴影的静谧,反映出夏日的炎热与人们渴望凉爽的心态。

诗中的“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生物在高温天气下的困境,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这里,蜜蜂和蚂蚁的遭遇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观察,更象征着生活中人们在困境中挣扎的状态。最后几句则将焦点转回到节日和个人的感受,虽然是中元节,天气却依然炎热,反映出节日的传统与自然环境的对立。

整首诗清新自然,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表现了他在炎热天气下的无奈与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赤日尚如炊: 描述雨后阳光依旧强烈,像是在火上煮东西一样,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
  • 亭午青阴不肯移: 正午时分,阴凉的地方却不愿意移动,暗示时间的凝滞与炎热的压迫感。
  • 蜂过无花绝粮道: 蜜蜂飞过却找不到花,象征生物生存的艰难。
  • 蚁行有水遏归师: 蚂蚁在行走中遇到水流,无法回巢,反映出生活中的阻碍。
  • 今朝道是中元节: 提到节日,暗示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 天气过於初伏时: 强调这个节日的天气比早些时候更加炎热,表现出季节变化的无常。
  • 小圃追凉还得热: 试图在小园中寻找凉爽,却依然感到热。
  • 焚香清坐读唐诗: 最后以宁静的方式结束,表达诗人对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赤日尚如炊”,将太阳比作炊烟,形象生动。
  • 拟人: “青阴不肯移”,赋予阴影以人的特性,增添了诗意。
  • 对仗: “蜂过无花”和“蚁行有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中元节的炎热天气和自然生物的困境,反映了生命中的无奈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日: 代表炎热、生命力。
  • 青阴: 代表凉爽、宁静。
  • : 象征勤劳和生机。
  • : 象征团结和艰难困苦。
  • 焚香: 代表对传统文化和祖先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清明节
    b) 中元节
    c) 端午节

  2. 诗人通过什么比喻形容炎热的太阳?
    a) 像火焰
    b) 像炊烟
    c) 像烈酒

  3. 诗中提到蜜蜂和蚂蚁的遭遇,象征着什么?
    a) 生机勃勃
    b) 生活的艰难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中元节
  2. b) 像炊烟
  3. b) 生活的艰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中元日午》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情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节日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事和个人的忧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