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二日蚤发亲捷 赵蕃 〔宋代〕
水落滩鸣急,山高雾散迟。 夜愁余响递,晨幸日光披。 颇忆茱萸饮,还思薏苡赍。 异乡逢物色,老病益清羸。
白话文翻译:
水位下降,河滩上的水声变得急促,高山上的雾气消散得缓慢。 夜晚忧愁之余,声音传递得更远,早晨庆幸阳光照耀。 颇为怀念茱萸酒的饮用,还思念着薏苡的携带。 在异乡遇到熟悉的景物,老病之身更显清瘦羸弱。
注释:
- 水落滩鸣急:指水位下降后,河滩上的水声变得急促。
- 山高雾散迟:形容高山上的雾气消散得缓慢。
- 夜愁余响递:夜晚忧愁之余,声音传递得更远。
- 晨幸日光披:早晨庆幸阳光照耀。
- 颇忆茱萸饮:颇为怀念茱萸酒的饮用。茱萸饮,古代重阳节习俗,饮茱萸酒以驱邪避疫。
- 还思薏苡赍:还思念着薏苡的携带。薏苡,一种药用植物,古人常用来治疗疾病。
- 异乡逢物色:在异乡遇到熟悉的景物。
- 老病益清羸:老病之身更显清瘦羸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老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老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健康和故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水、山、雾、日光等意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忧愁的氛围。诗中“水落滩鸣急”和“山高雾散迟”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迟疑。夜晚的“余响递”和早晨的“日光披”,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光明的渴望。后两句“颇忆茱萸饮,还思薏苡赍”,通过对传统习俗和药用植物的提及,表达了对故乡和健康的深切思念。最后一句“异乡逢物色,老病益清羸”,则是对诗人当前处境的总结,凸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老病的困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落滩鸣急:水位下降,河滩上的水声变得急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不安。
- 山高雾散迟:高山上的雾气消散得缓慢,形容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迟疑。
- 夜愁余响递:夜晚忧愁之余,声音传递得更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 晨幸日光披:早晨庆幸阳光照耀,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颇忆茱萸饮:颇为怀念茱萸酒的饮用,表达了对故乡和传统习俗的思念。
- 还思薏苡赍:还思念着薏苡的携带,表达了对健康和治疗的渴望。
- 异乡逢物色:在异乡遇到熟悉的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老病益清羸:老病之身更显清瘦羸弱,总结了诗人的当前处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落滩鸣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不安。
- 拟人:如“山高雾散迟”拟人化地描述了雾气的消散。
- 对仗:如“夜愁余响递,晨幸日光披”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老病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健康和故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水落滩鸣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不安。
- 山高雾散迟:象征内心的迷茫和迟疑。
- 夜愁余响递:象征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 晨幸日光披:象征希望和新生。
- 茱萸饮:象征故乡和传统习俗。
- 薏苡赍:象征健康和治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落滩鸣急”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惊讶
- “山高雾散迟”中的“雾散迟”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内心的迷茫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茱萸饮”和“薏苡赍”分别象征了什么? A. 故乡和健康 B. 传统习俗和治疗 C. 节日和药物 D. 饮食和疾病
答案:
- B. 忧愁
- B. 内心的迷茫
- B. 传统习俗和治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初二日蚤发亲捷》与杜甫《登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 赵蕃《初二日蚤发亲捷》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