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潘文叔游衡岳四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 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 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
白话文翻译
从远处看,云彩吞吐变幻,近处则见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云彩的清晰与模糊只在片刻之间,迷漫的状态却突然转变。 山中的灵气似乎了解我,但我的老兴致却无法激发。 即使山峰再高再深,又怎能创造出那精巧的雕刻呢?
注释
- 解駮谓须臾:解駮,指云彩的清晰与模糊。须臾,片刻。
- 迷漫翻倏忽:迷漫,指云雾弥漫。倏忽,突然。
- 山灵似知我:山灵,指山中的神灵或自然之气。
- 老兴不得发:老兴,指老年人的兴致。
- 安能造剞劂:剞劂,指精巧的雕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黄庭坚影响。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与潘文叔同游衡山时所作。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著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远近视角的转换,描绘了云彩和日出的变幻,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中“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一句,巧妙地捕捉了云彩瞬息万变的特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后两句“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自身境遇的无奈。最后一句“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以山的高深比喻人生的追求,表达了即使自然再美,也无法完全满足人的创造欲望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通过远近视角的对比,描绘了云彩和日出的动态美。
- 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用“须臾”和“倏忽”形容云彩的变化,强调其瞬息万变。
-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自身兴致的无奈。
- 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以山的高深比喻人生的追求,表达了无法完全满足创造欲望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吐吞”和“日出没”比喻自然景象的变幻。
- 拟人:“山灵似知我”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 对仗:“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吐吞:描绘云彩的动态美。
- 日出没:描绘日出的动态美。
- 山灵: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 剞劂:比喻精巧的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解駮谓须臾”中的“须臾”是什么意思? A. 片刻 B. 突然 C. 长久
- 诗中“山灵似知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自然的亲近 C. 对自然的无奈
- 诗中“安能造剞劂”中的“剞劂”是什么意思? A. 雕刻 B. 绘画 C. 建筑
答案:
-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望岳》都描绘了山景,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