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二首 其二
梨岭遥于枫岭遥,小关高比大关高。
佣夫过岭如平地,一岁来回二百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梨岭与枫岭的遥远,梨岭比枫岭更远,而小关的高度又超过了大关。佣人们在山岭间行走,像是在平地上走一样,一年之中来回穿梭二百次。
注释:
- 梨岭: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因梨树而得名。
- 枫岭:同样是一个地名,可能因枫树而得名。
- 小关:指的是小山口或小山关。
- 大关:指的是大山口或大山关。
- 佣夫:指的是雇佣的劳力或工人。
- 遭:来回的次数,这里指的是往返之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地理和劳动场景,反映了一种生活的艰辛与劳作的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善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乡土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民间生活,语言简练,风格朴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山岭、佣夫都暗示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
诗歌鉴赏:
《竹枝词二首 其二》通过描绘梨岭与枫岭的遥远,以及小关和大关的高低差异,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和人们在其中的生活状态。诗中“佣夫过岭如平地”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劳作的艰辛,尽管山岭重重,佣夫们仍然像在平地上走一样,表现出劳动者的顽强与毅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了山岭的高低差异,也隐含了对劳动者生活的反思与关注。尤其是一年二百遭的描写,强调了劳动的频繁与艰辛,令人感受到那份辛劳背后的无奈与坚韧。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与自然抗争的人的命运,展现了劳动者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这样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梨岭遥于枫岭遥:梨岭比枫岭更遥远,强调了地理上的距离。
- 小关高比大关高:小关的高度超过大关,形成鲜明对比。
- 佣夫过岭如平地:佣人们在山岭间的行走如同在平地上,表现出他们的辛勤与坚韧。
- 一岁来回二百遭:一年中往返两百次,突显了劳动的频繁和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梨岭与枫岭、小关与大关的对比,突出环境的复杂与困难。
- 比喻:佣夫的行走如平地,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劳动状态。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劳动者艰辛生活的深刻描绘,表现出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劳动者依然在努力生活的坚持与韧性。
意象分析:
- 梨岭、枫岭:象征着自然环境的险峻与遥远。
- 小关、大关:代表着高低差异,可能暗示着社会地位的差距。
- 佣夫:象征着勤劳的劳动者,体现了他们的辛苦和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梨岭与枫岭的关系是什么? A. 相近
B. 遥远
C. 相同
答案:B -
诗中的佣夫是指什么? A. 老板
B. 雇佣的劳力
C. 诗人自己
答案:B -
“一岁来回二百遭”中的“遭”指的是什么? A. 遭遇
B. 来回次数
C. 事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系列其他作品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郑善夫的诗更多地关注劳动者的生活,体现了一种朴实的民生情怀;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豪放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导》
- 《诗词的意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