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2:26:32

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枝三首 其二

作者: 奕绘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


白话文翻译:

在苎罗村的东边与西边,湖水的光辉映照着越地女子低垂的发髻。
那道人并不以香奁为体,仍与殷动一起唱着竹枝曲。


注释:

  • 苎罗: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制作织物。
  • 越鬟:指的是越地的女子,"鬟"指的是发髻。
  • 道人:道教的修行者。
  • 香奁:盛放香料的盒子,象征着华丽和奢侈。
  • 殷动:可能是指一位歌唱者或乐师,名字或称谓。

典故解析:

  • 竹枝曲: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常用竹竿的轻快旋律来表达生活的快乐与情感的抒发。它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表现轻松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社会背景是盛行的民间文化与道教思想,诗人通过描写乡村风光与日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诗歌鉴赏:

《竹枝三首 其二》以简约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苎罗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诗的开头两句“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生动地勾勒出村庄两侧的苎罗植物,以及湖面上闪烁的光辉映照着越地女子的优美形象。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使得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一句,将道士这一形象与传统的华美奢靡的香奁形成对比,强调了道教的简朴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道人与殷动的歌唱,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传统文化的追求。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视角与深邃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苎罗村东苎罗西:描述村庄的地理位置,展现出一种田园气息。
  2. 湖光照见越鬟低:湖面的光辉映照着女子的发髻,传达出一种美丽的画面。
  3. 道人不作香奁体:道人不追求奢华的装饰,表现出一种清净与道义。
  4. 尚与殷动唱竹枝:道人依然与殷动一起唱竹枝曲,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人与香奁对比,强调简朴生活的美。
  • 对仗:前两句“苎罗村东苎罗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赞美,强调简朴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苎罗:象征着质朴与自然。
  • 湖光:代表着自然的美与宁静。
  • 越鬟: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 道人:象征着道教文化的追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汉地
    B. 越地
    C. 齐地
    D. 吴地

  2. “道人不作香奁体”的意思是: A. 道士喜欢奢华
    B. 道士追求简朴
    C. 道士与香奁无关
    D. 道士与香奁相似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山脉
    B. 湖泊
    C. 森林
    D. 田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白居易的作品,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竹枝词》(李白):同样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村居》(高鼎):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主题和情感与《竹枝三首》相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